小麦哥有大美味
从切配洗碗工到管理层,杭州的陈东领已在餐饮行业浸淫数十年。为了实现自小的创业梦,他毅然辞职开办了“小麦哥”小吃连锁餐厅。小麦哥的大美味在于,其面皮严循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而馅料却极尽创新,脑洞大开,再辅以秘制调料,形成独特口味。目前小麦哥在杭州已有4家分店。
手工艺品与面食之美
喝着新鲜豚骨熬制的高汤,吃着资深师傅手工擀制的面,欣赏着陶艺、木茶具、雕塑和布艺等手工艺品,看中了艺术品还能当场淘回家,面条与工艺品在同一个空间里创造出多种可能。美食与艺术的创意结合,始终保持前行的姿势,这便是李斌的小亚细亚餐厅。
用实验室标准定义咖喱美味
来自异域的调味料咖喱在一千个人手里就有一千种味道。毕业于浙大生物学系的李玮发挥所学所长,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不同配比产生的味道变化,精确找到咖喱的美味值,其咖喱饭小店已在杭州同类餐厅中口味排名领先。
纪念爸爸的味道
童年的美味始终是每个人记忆里怀念的味道。曾先后学习了西点烘焙和中式面点制作方法的梁海棠,计划在上海开一家中西合璧、富有新意又不失传统味道的卷饼小吃店,秉承其父对美食的热爱之情,用食物来传递幸福,让所有食客的生活都能更加幸福。
新川系引领“复古风”
沿用了川菜的古法制作工艺,采用巴蜀烹饪中常见的器皿——黑砂锅烹调,配合现代化技术,李小华的创业川菜店更大化保留传统巴蜀口味,又开创性地研制出川菜新品,用古老和现代的碰撞让正宗的川北小吃登堂入室,让现代人也能感受到古老的巴蜀饮食文化。
小面时代
重庆小面热因孟非而起,刘燕霄也因此将创业项目锁定于重庆面馆。为此,她在重庆居住了一个月,将那里有名的面店几乎吃了个遍并详尽记录,汇总后分析到底哪一种口味更容易被南京各年龄段顾客所接受。遵循“小门店、小时尚、大目标、大市场”的面馆开业不久就已迎来明星光顾。
数十小时慢熬好汤
看到市面上太多麻辣火锅使用廉价的香精,陆志在成都开出麻辣烫店时就决定不惜成本精选昂贵的传统香料。所有锅底严格按传统制作工艺用数十个小时熬制;肉料处理也只选用纯正的四川香料,经一整夜腌制而成。店内还设置反馈箱,根据顾客意见调整口味并改善服务。
私人订制健康养生餐
来自苏州的马静平日里就爱研读《本草纲目》等养生书籍,她的养生粥、羹和茶都采用天然养生材料和花草,依据食材性味而配置。店内更有专业营养师坐镇,开发私人订制专属养生菜单,令食客既能体会到舌尖上的享受,又能吃出健康。
足球迷烧烤盛宴
作为铁杆足球迷,苗博以其钟爱的毅腾队为主题,在哈尔滨开出了一家足球队主题烧烤吧。店中所有布置、陈设都与足球有关,菜品也以足球术语为名,这里除了提供独创美味烧烤,还播放比赛影像、组织球迷活动,传播哈尔滨特色足球文化,成为足球迷欢聚优选。
餐饮世家传承
张天翔出身于餐饮世家,从爷爷奶奶那辈起就是开饭店酒店的,而他也如父母一样选择继承家业,继续投身于餐饮行业。家中长辈无疑可以为他提供很多支持和便利,但他的目标却不仅仅是传承,更想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让家族事业更上一层楼。
为书生做“稚嫩美食”
在五星级酒店有着多年管理从业经历的谭思达在受邀回母校演讲时,萌发了为学弟学妹做实事、改善生活的念头。于是,“东门咖啡吧”诞生了。这里不仅为学生提供价廉物美的粤菜和甜点,解决吃饭难的问题,还提供音响、投影等设备,令学生们可以尽情在此聚餐聚会。
美食主持人的朴素之选
肖桐是郑州一美食节目的主持人,有时还会客串美食节目评审,对美食有着执着又独到的理解。他的年代主题面馆主打河南手擀面和豫菜,面粉由纯天然无公害小麦制成,烹制坚持少油少盐原则,汤底中添加秘制香料,无论是装修布置还是菜肴都让人回想那朴素实在的年代。
包子铺有料又时尚
为了爱,也为了家庭,曾是蓝领的徐全龙在阜阳创业开起包子铺。不仅其装修风格时尚吸睛,包子馅料也别具一番时尚味道。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研究出了许多种营养搭配且味道独特的馅料。用安全放心的食料做好吃的包子,用更周到的服务回馈客户。
原盅炖汤,原始好味
使用新鲜食材和优质药材,然后隔水密封炖盅炖制,这样的原盅炖汤便是杨郎在上海创业餐厅的特色。有数年快餐行业工作经验的他,坚决摒弃快餐类食品中常见的油炸、高盐、高糖等特点,用原汁原味、货真价实的食物,为工作紧张的现代人提供健康美味。
分享家的味道
由于父辈是开馄饨店的,这种实惠的小吃便是杨小年记忆里家的味道。如今,他也秉承着以人为本、薄利多销的思想创业开店,提供小馄饨、锅贴、红烧卤蛋等地方小吃,与大家共同分享这种家的味道,做本分生意。他还希望能把自家店铺打造成“老字号”。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