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虽然3月全球金融市场遭遇巨震,但境外机构加仓中国债券态势未改。4月5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境外法人机构26家,境外机构净增持量为597亿元。截至3月末,共有822家境外法人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2.26万亿元人民币。
同理,4月3日,来自中央结算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继续保持增长,3月份该类机构的债券托管量为19578.17亿元,较2月增长62.17亿元。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16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对债券颇有研究的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债券与国外债券利差的扩大是外资增持中国债券主要原因。从增持债券的结构上看,主要是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表明我国利率债相较国外同类别债券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优势,从中长期来看,外资对我国债券的增持方向不会改变。
中外债券利差是主因
“中外债券利差是影响外资投资的主要因素。”对于中国债券受到境外机构青睐的原因,粤开证券首席固收研究员钟林楠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随着全球央行大放水,各国债券收益率快速走低,欧元区国债收益率一直处于‘负利率’时期,而美联储救市、美国疫情暴发等因素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出现了‘负利率’。同时,在其他国家债券收益率快速走低的情况下,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较为克制,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幅度有限,因而外资增持中国债券。”
钟林楠还进一步表示,“中国较早地控制住了疫情,相比于疫情正在暴发的国家,今年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会更高,这也是外资会增配中国债券的原因之一。”
民创控股集团首席经济官、民创研究院院长周荣华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全球开启量化宽松政策,多国主权债券出现‘负利率’的情况,较高的境内外债券利差凸显出中国债券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币资产的避险特征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吸引境外投资者连续增持。”
有数据显示,在外资机构购买的中国债券中,国债最受青睐。截至2019年12月,外资持有国债金额达1.31万亿元,占外资中债托管规模的69.74%。
相反,被市场视为避险资产的美债却遭到抛售:今年3月,美国国债市场波动较大。从3月初开始,投资者在风险规避的最初阶段有序地将资金投入美国国债。然而,3月23日美联储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即购买所需数量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由此,引发了一些买家抛售美债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下转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