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导致至少26家车企、数百家工厂及零部件企业停工停产,全球汽车产业链迎来史上最为艰巨的考验。
汽车是全球化分工成熟的行业,任何一家处于这条复杂供应链的企业,都不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当前,中国国内的疫情控制初见成效,经济恢复在即,这为很多国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大众已经“照搬”了不少“中国抗疫经验”到德国,例如利用一些工厂停工的时间,学习了解曾在中国推行保护员工免受病毒感染的安全预防措施等。大众高管强调可根据中国经验更改生产流程,使员工避免感染风险。
大众在疫情暴发后,在第一时间确定了一套针对德国医疗体系的援助计划,这里面随处可见“中国经验”的影子。据悉,大众将利用中国市场的资源援助德国,具体包括在华采购价值高达千万欧元的医疗设备运往德国,并利用其在华合资工厂生产口罩。
本次采访中,冯思翰对中国工厂复工初期防疫的模式进行了解读。据他介绍,复工初期,大众在中国的生产线采用单班生产,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的健康,进入到第二阶段迅速地切换至两班倒模式,之后再逐步恢复政策的生产节奏,这对当前大众在欧洲工厂未来的复工也具有借鉴意义。
任何事情如硬币的两面,这场疫情带来重击的同时,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一些改变和推动,孕育着一些新的机遇。
冯思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记者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次疫情将加速行业的洗牌。即便是在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拥有超过100个汽车品牌也并非是一个好的现象。这一特殊时期正在推动行业的整合,最终也许会对整个市场和消费者有利。
另外,冯思翰表示这场疫情会带来数字化运用的突破。他认为汽车行业以及中国的许多其他行业,还是比较习惯传统的用户沟通方式。疫情的影响,让汽车企业必须找到一种更创新的用户沟通方式和销售方式。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张硕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