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倪兆中记者孟庆伟北京长沙广州报道
“就像扒了一层皮。”回顾自己这些天的经历,王成吸了一口气之后,吐出了这句话。他目前正在北京的一家戒毒医院进行戒毒治疗,现在的状态比刚入院时好了很多,已经接近康复状态。
跟其他年轻人一样,王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于今年9月在网上购买了几支电子烟,尝试之后,他出现了迷糊、说胡话等症状,父母意识到他染了毒,赶紧送医治疗。
由于发现较为及时,王成的病情很快被控制住了。
王成抽的电子烟叫做“上头电子烟”,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由于里面添加了一种人工合成的大麻素5F-AMB-PINACA,吸食之后会产生一种类似醉酒上头的感觉,不少人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毒瘾。
长期从事戒毒工作的医生徐杰介绍,自去年以来,他已经接待了五六十名像王成这样的患者。根据他的推测,社会上应该还有更多的人正在遭受这种物品的折磨。
徐杰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5F-AMB-PINACA尚未列入国家管控目录,现在使用这种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合法行为。人工合成5F-AMB-PINACA技术要求不高,但却具有毒品的危害性,应该尽早将其纳入管控。
网购“有劲”电子烟
大约一天多过后,王成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王成高高的个子,今年21岁,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以前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后选择了一所5年一贯制的学校。毕业之后可以拿到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今年已经是读书的第5年,按照常理,王成现阶段应该在实习。由于疫情,学校的所有事项都往后顺延了。
今年9月,学校组织了一次补考。结束之后,王成暂时在家休息。由于无所事事,生活感觉有些无聊。
早些时候,王成加了一些拼车群,几个人一起拼车,价格会便宜不少。学生手头本就不宽裕,这些群对王成显得很重要。群里的人五花八门,常常有人在群里发一些小广告,有卖东西的、有推销课程的。
王成一般都不太在意这些广告,这几天无聊便浏览了一下,看到有人在卖“上头电子烟”。他注意到,卖家的网络昵称就叫“大麻电子烟专卖”,头像也是几根电子烟的图片。他并不完全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只听卖家介绍,抽了之后会让人感觉很爽、很舒服。
于是王成加了卖家的微信,对方自我介绍称,“是做微商的,专门卖电子烟”。但对于这些产品的来路、资质等问题,均未予理会。简单咨询以后,被告知一支200~600元不等,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水果味。
和普通的电子烟第一次只购买烟弹不同,这种电子烟每次都要购买一整支。
自己身边好些同学都在抽电子烟,想到能抽到比同学更“有劲”的,王成感觉有些得意。第一次购买,他挑了两支便宜的。微信转账之后,对方要了他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大约两个小时,王成的电话响了。对方通过闪送将电子烟给他寄了过来。不过电子烟并没有什么包装,而是放在一些口罩里面。
王成说,当他尝第一口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接着又猛抽几口,手脚变得有些无力,浑身觉得很轻松,头也昏昏沉沉的,“是一种快感,就像喝多了,刚刚喝好到嗨点的那种感觉。”一支还没抽完,王成已经喜欢上了这东西,时不时就要来上几口。
大约一天多过后,王成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开始觉得有些恍惚,心里很烦躁,不想跟任何人接触。唯一能让他平静的,只有手里的电子烟。抽完了手上的,接着又买。一个星期下来,他大约买了十多支,共花了四五千元。
在这一个星期里,王成就像坐过山车一般,整个人的状态起伏不定。起初那两天,他感觉有些犯迷糊,而接下来一直昏昏沉沉的,大部分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再接着,他常常一个人呆坐,双眼紧闭,一动不动。或者突然间手舞足蹈,说一些没头没脑的话。
送医证实染毒瘾
“肯定不正常”。
王成的异常引起了父亲王军的警觉,王军询问儿子,但没问出个所以然。他并没有看到王成抽电子烟,但闻到屋里有水果味,猜测王成是在吸食什么东西,找了几圈才发现儿子是在抽上头电子烟。
王军对这些东西不太了解,但是潜意识告诉他,“肯定不正常”。为了搞清楚情况,王军拿过儿子手中的电子烟,轻轻地吸了一口,没有什么感觉,接着再吸第二口,他感觉自己“双手在往下沉,头也有点发懵”。
王军认为这是毒品,于是赶紧从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网上描述吸毒之后的情形跟儿子的症状差不多,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想。
看着好好的儿子突然吸了毒,王军气不打一处来,从王成手中抢过电子烟,扔了出去。但是东西被抢走之后,王成接着又买。
下转 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