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饭碗装满中国粮

    中央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本报资料室/图

    本报记者索寒雪 北京报道

    粮食稳,则天下安。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置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路、政府实施公共治理政策的核心。在2021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决议》当中,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做出了重要论述。

    《决议》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无论是从农民收益出发,还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种业技术,一切政策的目的就在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继续挖掘土地潜力

    “东北黑土地保护是整个耕地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1年,从粮食到农资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的波动。正在冬休的农民、土地和农机正在面临着周而复始的选择问题——2022年应该怎样做?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近两年农业领域最受关注的改革问题。

    中国人多地少,耕地的质量总体不高,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后备资源不足。

    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还不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和紧迫任务。

    2021年以来国家已经多次出台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东北黑土地保护是整个耕地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黑土地是我们国家最珍贵的耕地资源,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促进土地流转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更加集约,粮食种植的效率正在提高。”

    从规模化经营的角度而言,土地依旧具有巨大潜力。“当务之急是推进土地流转,增加大型农户土地种植面积,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化种植。”张翼表示。

    张翼回忆,“见证过上世纪80年代之初农村体制改革的人都知道,当初的土地经营权分配,实际是在将整个生产队的集体土地划分为好地、中等地和差地,或者划分为川地和山地等类别的情况下,一家一户呈块状完成承包过程的。正因为如此,每户的土地被分割在不同的区域,几块是好地,几块是中等地,几块是差地。土地分布非常零散,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你家种玉米,他家种小麦;这家在收割,那家在播种,不一而足。因为单块土地的面积是很小的,有些面积可能一亩多,有些两亩多,人口越稠密的地方,土地就更小,农机开不进去。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

    他认为,土地的小块经营很难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因此也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更加集约,粮食种植的效率正在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张翼表示。

    种业“芯片”寻突破

    通过并购等方式,跨国种业巨头已经开展了与中国的合作。

    与土地问题相比,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利用也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养殖品种和技术还需要提升,在发达国家,肉粮比为1:4,在中国肉粮比还在1:5和1:6之间,就是说,我们生产一斤肉,需要5斤以上的饲料。在种植方面,我们在种植土豆、红薯、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之外,还需要种植杂粮作物。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进行播种。”张翼表示。

    中国种业一直存在难以突破的“卡脖子”问题,种业“芯片”研发能力的匮乏,在贸易摩擦期间获得空前重视。202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两次提及了“卡脖子”问题。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通过并购等方式,跨国种业巨头已经开展了与中国的合作。

    农业巨头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党委书记覃衡德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先正达中国正在研发高蛋白、高氨基酸含量的大豆种子,该专利可以在未来带来可观的专利费用,以弥补大豆进口所花费的资金。

    “在种业方面,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垄断和影响力,他们的种业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企业如果想发展种业可以先寻求合作,随后加大研发力度转化为自身的技术,并在适当的时机下,实现种业出口。自己掌握种业技术才是最安全的。”张翼表示。

    农业农村部在传达学习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第04版:评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封面故事
   第07版:封面故事
   第08版:封面故事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财富
   第12版:银行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保险
   第18版:信托
   第19版:资管
   第20版:资管
   第21版:区域·地产
   第22版:区域经济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地产
   第25版:地产
   第26版:地产
   第27版:地产·家居
   第28版:地产·家电
   第29版:医药·健康
   第30版:医药·健康
   第31版:物流·航空
   第32版:游戏
   第33版:TMT
   第34版:TMT
   第35版:TMT
   第36版:TMT
   第37版:能源·化工
   第38版:能源·化工
   第39版:商业案例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第41版:车视界
   第42版:车视界
   第43版:车视界
   第44版:车视界
   第45版:快消
   第46版:快消
   第47版:快消
   第48版:广告
饭碗装满中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