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岁末年初,多家非上市银行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定增”)被证监会受理。
随着资本消耗加剧,部分银行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已经不够,定增成为非上市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重要选择。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证监会给出的反馈意见书中,房地产业务以及前十大股东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均被重点问询。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监管重点提及房地产领域,主要还是防范少数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遏制房地产炒作,避免局部楼市非理性繁荣。同时,推动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稳就业,促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定增潮起
近日银行增资掀起小高潮。仅2021年12月最后一天,证监会就核准了8家银行的定增方案,包括1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商行和5家农商行。另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6日,还有多家银行的定增申请已经被证监会给出反馈意见,但银行暂未回复监管问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多家银行积极申请定增有一定的原因:一是拓宽非上市银行融资渠道。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三农等重点领域的主力军,同时,非上市银行融资渠道相对窄,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部分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需求大,受行业竞争加剧、资产回表、风险资产处置、国内经济扩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增加等影响,部分银行补充资本压力较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工作以稳为主、稳中求进,银行业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需要有资本金的支持,定增是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方式,可以推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家此前定增成功的城商行管理人士表示,定增成功凸显股东对于银行的支持和长期看好,将有助于银行扩大资本规模,提升资本质量,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保持银行未来业务稳步发展、提高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增大,花式“补血”轮番上阵。仅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规模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娄飞鹏表示:“2022年,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银行需要更好地运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非上市银行也可以充分利用IPO来补充资本。”
展望未来,周茂华认为,2022年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规模将有所增加,且渠道将更加多元。“从2021年就可初见端倪,2021年银行通过可转债、永续债、配股、定增、二级资本债、专项债创新工具等多渠道补充资本,同时,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尽管单次规模较小,但银行数量明显增加。”
“2022年受经济复苏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扩张,部分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需求仍旺盛,以及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整体呈现面扩、量增、多元等特点。”周茂华补充道。
下转 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