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再放红利支持小微 刺激普惠金融纾困能力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为了进一步纾解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融资难题,2022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送来了“新年大礼包”,自当天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前监管层已经两次延长上述两项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小微企业经营环境和运营能力持续改善,但疫情反复、内需收缩让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经营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冲击。

    “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有利于稳企业保就业,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央行采用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接续转换,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同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

    两项纾困小微企业政策再次延期

    循环额度、随借随还的小微服务模式能灵活满足小微商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更适配客户的经营活动现金流。

    此次央行实施的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具体而言,一是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金融机构与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央行按照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按季操作,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

    二是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央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认为,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体经济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对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小微企业而言,资金流动性压力和融资困境仍会持续存在。

    “虽然总体看2021年中国经济有所复苏,但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仍很大。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运用市场化办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20年6月正式设立实施的支持小微企业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对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保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延续政策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

    新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对提供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灵活便捷的小微信贷产品的银行来说,这两项直达政策的延期是个利好,循环额度、随借随还的小微服务模式能灵活满足小微商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更适配客户的经营活动现金流。

    “疫情发生以来,央行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小微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众邦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出台了新的接续政策,银行将会全力响应政策号召,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氛围。截至2021年12月末,众邦银行累计对近8000户普惠小微客户实施延期,涉及金额超30亿元。”

    大数据风控将助力普惠金融落地

    两项直达政策主要解决的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缺乏有效抵押资产方面的经营问题。

    小微金融是2022年银行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郑忱阳分析称,从增量来看,接下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继续维持高增,但受前期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增速将维持在25%左右;从扩面来看,再贷款、再贴现等“直达性”政策工具精准施策,普惠小微群体覆盖面持续扩大,预计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支持的小微经营主体有望突破5000万户,增速保持在20%以上;从降价来看,2021年12月初,央行已经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财政政策也将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措施,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继续延续,共同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不过,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两项直达政策主要解决的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缺乏有效抵押资产方面的经营问题,除此之外,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天生的规模劣势,使其在融资领域仍有所掣肘。

    “小微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在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多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列举称,一是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沟通渠道的不对称,限制了金融机构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需求与供给信息的不对称,是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天然沟堑。

    “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不缺乏稳定的大型企业客户带来的稳定回报: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客户不仅规模小、数量多、分散且风险高,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因此就注定金融机构为了追逐效益最大化与风险稳定性,服务大型企业的偏好。”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郑忱阳也认为,银行对小微企业仍存在一定的“惜贷”“惧贷”问题,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信用低、抵押物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等问题,尤其在疫情冲击下还款能力和意愿降低,使得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性有所下降。

    另外,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产品的不对称,使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针对性不足,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限制条件较多,个性化、差异化信贷产品较少,在支持方向上流动性贷款多、建设性贷款少。郑忱阳指出,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中小微企业经常面临突发性、临时性、紧急性的资金需求,传统银行信贷往往难以满足其个性化、特色化的融资需求。

    “从目前申请延期的小微企业看,其经营的主要压力还是消费端的疲软,传导至经营上则是销售萎缩,进而导致资金链紧张,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如果无法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将恶化,银行形成坏账。”众邦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道,对于上述情况,该行主要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监测,对前景较好、暂时困难的企业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延期还本付息贷款的风险监测,强化延期贷款资产分类管理,针对延期贷款持续开展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前瞻性提足拨备、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

    谈及下一步如何做好小微金融的风险防控,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亦指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升级数字化预警。“基于小微企业数量多、风险高的特征,银行需要充分挖掘内外部的可用信息,通过数字化风控分析的方式,不断升级自身的预警系统,对借款人资信、担保物等进行及时监控。根据借款人资信变化、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押品价值变动,主动及时发起监测、评估、检查、调整、清收等贷后管理措施。”

    新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通过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国家不断纾困小微企业,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不过相关贷款的信用风险仍由金融机构承担,这对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提出了考验。“基于此,银行需做好自身风险管理,以审慎的态度开展业务,更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在风险防控方面,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补充道,在延续前期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相应监管政策可以考虑推动商业性机构平衡好小微企业贷款定价和风险的关系,平衡好小微企业平均生命周期较短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客户获取效率、风险控制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第04版:评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封面故事
   第07版:封面故事
   第08版:封面故事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财富
   第12版:银行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保险
   第18版:信托
   第19版:资管
   第20版:资管
   第21版:区域·地产
   第22版:区域经济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地产
   第25版:地产
   第26版:地产
   第27版:地产·家居
   第28版:地产·家电
   第29版:医药·健康
   第30版:医药·健康
   第31版:物流·航空
   第32版:游戏
   第33版:TMT
   第34版:TMT
   第35版:TMT
   第36版:TMT
   第37版:能源·化工
   第38版:能源·化工
   第39版:商业案例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第41版:车视界
   第42版:车视界
   第43版:车视界
   第44版:车视界
   第45版:快消
   第46版:快消
   第47版:快消
   第48版:广告
建设银行:高质量发展心系民生 护航经济社会稳中求进
央行再放红利支持小微 刺激普惠金融纾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