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深化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提速”

    本报记者陈靖斌 广州报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改革的一年。

    2021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年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强调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并将其作为十大工作之首。

    而深圳前海与珠海横琴一直以来是珠三角地区推进与香港和澳门合作的排头兵。早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就已明确了前海与横琴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1年随着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两大纲领性方案相继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得到深化,而横琴和前海的产业发展,将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核心引擎的功能、引领带动的作用。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央的领导下,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顺利得到深化,未来又应如何更好地齐头并进,产业又如何更好地去发展,值得思索与探讨。

    区域引领湾区发展

    2021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作为“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化前海合作区的提出,对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实际上早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就已明确了前海与横琴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平安证券研究所指出,前海与横琴“双合作区”的落地,不仅能够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提速,也将催生出丰富的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

    事实上,深圳前海与珠海横琴一直是珠三角地区推进与香港和澳门合作的排头兵。

    早在2009年,《珠海横琴的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将横琴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担负着寻找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战略使命。

    2010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正式确立,并明确了“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的目标。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及了“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与“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两方面部署,推动前海与横琴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标志着前海与横琴“双合作区”正式落地。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了要推动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调要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多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成效突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

    前海合作区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各部门在前海试点制度创新成果75项,累计达685项。1月至10月,前海实际使用港资39.9亿美元,占深圳近50%,同比增长20.7%。

    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也将加大对高端制造、中医药、会展商贸以及现代金融四个产业的发展建设。2021年12月6日,横琴合作区12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覆盖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中包括芯潮流集成电路等4个澳资项目。

    “前海对接香港,横琴对接澳门,这两个平台在十年前就已经确定,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在2017年,但横琴和前海的开发开放还早于大湾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记者,“前海与横琴的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在这个情况下规划纲要提出实际上就是加大力度推动横琴和前海两大区域的建设,只要横琴、前海的建设好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推动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事实上,随着今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深化,湾区各大城市的经济也确实得到了较快地好转与复苏。

    北大汇丰智库日前出具的《湾区经济分析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肇庆、惠州、中山三城累计增速将超过13%,为大湾区增速第一梯队;佛山、江门、广州、珠海前三季度同比增速预计超过10%;房地产等投资收缩及工业放慢导致深圳经济呈现放缓趋势;港澳经济则将受益于服务业好转而加快复苏。

    总体来看,在高出口支撑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普遍正加速回归至疫情前的增速水平。

    科技创新瓶颈仍需突破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3年来,大湾区建设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根据《纲要》,2022年将是粤港澳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实现之年。

    为了让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地让广东与香港、澳门准入准营退出规则衔接,日前,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方案》,从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谋划一批服务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举措。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则衔接的细化上开始了进一步尝试,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粤港澳大湾区的瓶颈还有很多,第一个是‘硬联通’方面仍有待加强。”郭万达指出,“硬联通”这几年的动作比较大,比如基础设施,大桥、隧道,特别是轨道高铁城际地铁,但粤港澳大湾区要真正“形成一小时交通圈,一小时生活圈”,在硬件设施上仍需要加强建设。

    “另外还有涉及规则衔接要素流通的‘软联通’,现在来看我们的流动通关还不够便利,数据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流动,这些都是‘软联通’很重要的内容,大湾区要通过‘软联通’来实现真正互联互通,并构成市场一体化的架构还任重而道远。”郭万达表示。

    此外,郭万达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前还存在科技创新缺乏与产业链工业链的安全稳定等瓶颈仍需突破。“现在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这需要更大力度地开放,引进世界级的科学家,引进人才,同时要形成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加大基础研究。至于产业链工业链问题,目前大湾区还存在制造业企业待不住,成本高了就转移,这样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安全稳定,还需要继续探索。”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此认为,未来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就需要从内部整合协调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港澳地区和内地‘通关便利化’,尤其是科研设备和实验用品在两地特定区域顺畅流通、监管制度互认等问题。其次逐步推进内地、香港两地的专业资格互认,跨境执业、跨境就业,数据互联互通,医疗,国际营商规则等领域先行先试,由点到面、先易后难、从具体实践到法律制度,通过大量的容错试验和不断完善,逐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制度对接。”

    对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梁海明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设更加良好的生活配套,让经济更加稳定、产业更加完善、创科产业更加蓬勃发展,让外国投资者看到机遇,能够分享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第04版:评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封面故事
   第07版:封面故事
   第08版:封面故事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财富
   第12版:银行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保险
   第18版:信托
   第19版:资管
   第20版:资管
   第21版:区域·地产
   第22版:区域经济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地产
   第25版:地产
   第26版:地产
   第27版:地产·家居
   第28版:地产·家电
   第29版:医药·健康
   第30版:医药·健康
   第31版:物流·航空
   第32版:游戏
   第33版:TMT
   第34版:TMT
   第35版:TMT
   第36版:TMT
   第37版:能源·化工
   第38版:能源·化工
   第39版:商业案例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第41版:车视界
   第42版:车视界
   第43版:车视界
   第44版:车视界
   第45版:快消
   第46版:快消
   第47版:快消
   第48版:广告
持续深化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提速”
现代化都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