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2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障“随车配电”,化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

    囊中江湖

    文/赵志疆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意见》明确指出,未来上海市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充电为主、换电为辅,充电以自(专)用充电为主、社会公用补电为辅。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充电网络为目标,上海提出,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

    作为一种新能源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具有噪音低、能源利用效率高、无移动废弃排放等优势,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最近几年,在真金白银的政策补贴之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少购车者的心仪之选。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95万辆,与上年相比增加178万辆,增长151.61%。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的配置备受关注。能源供给的便利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消费者来说,“充电是否方便”往往是决定购买的重要参考,能否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不仅是新能源车企发力的重点,也是影响行业整体布局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不难看出,虽然经历了高速增长,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差距,当下总车桩比约为3∶1。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21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62万辆,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50万个,全市车桩比约为1.3∶1。

    在国内总车桩比约为3∶1的背景中,上海车桩比约为1.3∶1显得格外亮眼,这也是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全国784万辆新能源汽车中,62万辆出自上海,占比约为7.9%。而全国238.5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中,上海占比高达20.9%。换句话说,上海是以占全国总量超过五分之一的充电桩,供应不到全国总量十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在上海的使用体验更容易得到保障,上海也更有底气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倍增的计划。

    虽然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足够庞大,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上海依然提出了“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目标。相比起充电,换电的最大优势在于快捷高效,避免了长时间等待。曾几何时,换电模式被寄望于成为化解“充电难”的利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及这项技术也面临颇多掣肘:首先是集中型充电站的选址和维护,因其供电需求大,所以不得不尽量避开中心城区,但如果距离城区太远,转运的便利性不免大打折扣,物流成本也会显著增高;其次是不同新能源汽车的适配性,新能源汽车行业百花齐放,电池规格型号不尽相同,统一换电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家来说,电池销售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统一换电的前提是电池租赁,由此意味着车企将电池利润拱手相让,不可避免会遭受他们的抵触。

    基于此,上海提出换电技术重点在出租车等领域高水平应用。这显然是一种更加科学务实的选择:出租车行业的车型相对单一,更容易实现统一换电。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出租车司机来说,他们也更愿意以有限的支出换取更多的时间。无论是出租车企业自办集中充电站,还是自主投资的经营性集中充电站,以稳定的客户群体为支撑,庞大的需求足以使其获取足够的盈利能力。

    确立了“充电为主”的原则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车桩比才是最优选择? 理想化的车桩比是1∶1,但比这种理想化数据更重要的是,公共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之间能否合理调配? 新能源汽车“充电难”不仅体现在公共充电桩短缺,更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新能源汽车未能实现“随车配电”。从车企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提供“随车配电”服务,这也是他们维护形象、延揽客户的重要方式。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能否实现“随车配电”,往往受制于其他外界因素:有的车主没有个人停车位,有的老旧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

    因为无法“随车配电”,不少新能源车主只能求助于公共充电桩。但对于公共充电桩来说,却很难对城市进行无死角覆盖。究其原因,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公共充电桩的经营者也必须综合考量投入与收益。现实中,公共充电桩“冷热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繁华街区、车流密集路段往往一桩难求,而偏僻路段的公共充电桩往往乏人问津。在公共充电桩的选址过程中,流动需求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无法“随车配电”而加入其中的新能源车主,难免会打破这种格局,进而加剧“充电难”。

    仅就城市用车而言,增加自(专)用充电桩,是化解“充电难”的关键之举。这不是多建几个充电桩这么简单,而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由此不仅需要增加停车位供给,为个人充电桩提供栖身之地,而且需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扫除安装个人充电桩的现实障碍。在确保“随车配电”的基础上,公共充电桩的经营者自然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公共需求与企业利益之间捕捉到机遇。以此而论,需要展现“适度超前”理念的不只是城市充电网络,同时也体现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两会前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封面故事
   第07版:评论
   第08版:评论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
   第16版:银行·新金融
   第17版:新金融
   第18版:资管
   第19版:信托
   第20版:保险
   第21版:区域·地产
   第22版:区域经济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地产
   第25版:地产
   第26版:地产
   第27版:地产·家居
   第28版:家电·建材
   第29版:医药·健康
   第30版:医药·健康
   第31版:文旅
   第32版:游戏
   第33版:TMT
   第34版:TMT
   第35版:TMT
   第36版:TMT
   第37版:能源·化工
   第38版:能源·化工
   第39版:商业案例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第41版:车视界
   第42版:车视界
   第43版:车视界
   第44版:车视界
   第45版:快消
   第46版:快消
   第47版:快消
   第48版:广告
长护险应在试点中积累经验积极推进
保障“随车配电”,化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
“触网”就业创业退役运动员的人生新方向?
如何避免“油菜花经济”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