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3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回落至收缩区间,引发市场的关注: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说,“3月制造业PMI回落至收缩区域,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拖累:一是散发疫情影响。本轮疫情波及省份广,对国内需求构成抑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制造业的活动。二是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由于国际地缘冲突升级,能源及原材料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也一定程度上对投资需求构成抑制,中小企业整体受影响较明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还表示,3月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至收缩区间。3月经济景气明显回落,反映出国内多地疫情反弹和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经济边际走弱。
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低于上月3.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下降,企业经营活动总体放缓。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时也称,“近期,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加之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赵庆河同时指出,调查企业反映,随着局部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受抑制的产需将会逐步恢复,市场有望回暖。
记者注意到,产需两端同步走低。数据显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8.8%,比上月下降0.9和1.9个百分点,均降至收缩区间。
从行业情况来看,纺织、纺织服装服饰、通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降至45.0%以下低位,行业供需两弱;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两个指数均高于临界点,产需保持扩张态势。
对于需求继续走弱的现象,温彬认为,“3月新订单PMI与去年10月持平,同为疫情暴发之后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当前总需求不足仍是经济的主要问题。”
赵庆河也表示,“受本轮疫情影响,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且波及到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记者注意到,大中型企业景气回落,小型企业有所回升:大型企业PMI为51.3%,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但高于制造业总体1.8个百分点,位于景气区间,继续保持扩张。中型企业PMI为48.5%,低于上月2.9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6.6%,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不过,小型企业PMI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止住了连续3个月下滑的现象。
温彬表示,从企业类型上看,大型企业PMI回落0.5个百分点至51.3%,运行整体稳定。中型企业PMI回落2.9个百分点至48.5%,再度进入收缩区间。小型企业PMI回升1.5个百分点至46.6%,仍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反映出在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复苏仍然存在困难。
据赵庆河介绍,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本轮疫情影响,人员到岗不足,物流运输不畅,交货周期延长。3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5%,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是2020年3月份以来的低点,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展望未来PMI走势,周茂华预计,“制造业活动有望逐步恢复。”
因为在周茂华看来,散发疫情冲击属于短期因素冲击,随着国内疫情影响减弱,制造业部门整体保持盈利,加之企业纾困支持政策,制造业活动有望重返扩张区域。
在政策走向上,周茂华对记者表示,“受散发疫情、海外因素冲击,3月国内经济放缓。从趋势看,国内经济仍面临海外疫情、地缘局势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国内稳就业、促内需压力仍较大,预计国内政策将更加积极进取,后续降准、降息及结构性工具仍处于政策工具箱,但政策更注重精准质效。”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很多变化已有前瞻考虑。要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紧紧围绕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财政政策尽早发挥减税降费的效果,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带动需求回升。货币政策发挥好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采取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