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2022年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实现较快增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披露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多家银行2022年前3个月贷款投放相比2021年末增加10%以上。这一现象在3月社融数据上亦有体现。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谈及原因,分析人士指出,降准降息等宽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银行“以量补价”不断加大对普惠小微、民营企业、制造业及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贷款规模稳步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近日已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一季报。其中信贷规模稳增成为银行一季报的关键词。
例如,截至2022年3月末,南京银行的贷款总额8735.52亿元,较年初增加832.30亿元,增幅10.53%。南京银行表示,该行持续提升信贷资产占比,采取早投放早收益的策略,加大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投放力度,旺季营销成效凸显。此外,多家上市银行一季度信贷规模增幅超过5%。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4272.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12亿元,增长5.94%;苏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192.11亿元,相比上年末增幅达7.59%。
“贷款投放增加主要是稳增长背景下政府和监管部门鼓励增加信贷投放,同时国家稳增长政策发力,提供了信贷的有效需求,与上市银行多年来的信贷投放节奏形成共振。”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分析。
从银行披露的一季度报告来看,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李茜告诉记者,“以量补价”效应,开门红推动信贷扩张逐步回归常态,负债端低成本存款的优势对息差形成保障,整体利息净收入保持较好增速;资产质量表现良好,不良率维持低位,拨备计提力度总体平稳。
融资需求仍待提振
需要注意的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仍是银行基层人士展业的烦恼之一。杨海平也表示,当前贷款投放难题主要是信贷投放与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以及信贷投放和内部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贷款总体需求与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均有所上升,但融资缺口呈扩大态势。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2.3%,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上升4.6个百分点,且升幅在过去五年中仅高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020年,表明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偏弱;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在荣枯线上方继续上行,数值为54.3%,比2021年末上升2.7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贷款审批逐渐转向宽松。
谈及具体原因,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分析,从资金需求端来看,一季度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实体经济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仍未得到完整修复,投资意愿不高,导致其对贷款融资需求偏弱;另外,近期国内多地疫情散发,给实体经济正常经营秩序造成明显干扰,严重侵蚀其利润空间,导致实体经济部门预期偏弱,投资策略也会更加谨慎,贷款融资需求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以下简称“金融23条”)。
杨海平指出,综合近期全面降准、金融23条以及人民银行召开的重点房企纾困座谈会所释放出的信号,预计银行下一阶段的信贷投放重点是: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小微企业纾困,以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支持农产品、煤炭等初级产品保供,畅通交通物流,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并购融资、开发贷、按揭贷共同发力,推进重点房企纾困,确保优质房地产开发项目,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