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雪波卢志坤成都北京报道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四川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到:“落实国家‘东数西算’部署,出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统筹全省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即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数字产业的高速发展期。
这样的工程,对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技术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有怎样特别的意义? 这里的产业结构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西部地区抢抓“东数西算”的机遇,关键就是要根据高算力需求和数据密集型产业对高、中、低端人才和技术的不同需求,结合不同地区特色和优势,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协同打造产业生态。
新时代的“东西牵手”
这些靠电力驱动的“电子大脑”自然对能耗依赖很大,雨水丰沛的四川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
“东数西算”工程在全国分布有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其中包含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成渝枢纽是唯一一个既有东部枢纽功能,也要承接长三角枢纽数据的后台加工等业务的枢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身处其中。已经建成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和即将竣工的成都智算中心成为了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左膀右臂。
早在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就已经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建成投运。中心总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最高运算速度达十亿亿次/秒,位居全球前十,目前已纳入国家超算体系;总投资约109亿元的成都智算中心也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能力,支撑国家重要需求、科研创新和战略任务落地。
在郫都区的成都智算中心,超强AI算力集群- 腾Atlas900在一个布满整齐管道线路的预制化模块机房里,有三排定制化机柜,运行的Atlas900集群只发出了像家用小型电风扇一样大的运转声音。据工作人员介绍,Atlas900AI集群设备均采用了全液冷技术,不仅运转噪音很小,而且节能效果突出,综合运行PUE值能到1.3以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0%以上。
成都智算中心项目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建成300PFlops的AI算力,这样的算力是什么概念? 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国给记者打了个比方:1PFlops的AI算力等于每秒一千亿次的浮点运算,目前已建成的300PFlops算力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总和。随着成都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AI算力需求也将呈爆炸式增长趋势,成都智算中心还支持1000PFlops的人工智能计算平滑扩展能力。
这些靠电力驱动的“电子大脑”自然对能耗依赖很大,雨水丰沛的四川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比如四川雅安,每到丰水期,都有大量的弃水电量。这里就将目光锁定在了大数据产业上,希望消纳过剩水电压力转化为电力优势带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动力。
雅安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园由2座220kW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提供电力保障,以双电源多回路环网方式供电,入驻大数据产业园区的企业可享受到户电价0.34元/千瓦时,是全省大数据中心的电价洼地。
入驻其中的雅安川西数据湖信息数据有限公司正是充沛水电的受益者,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远哲介绍称,雅安川西数据湖产业园可容纳服务器20万台(预估值),高性能服务器80台,可达到20万亿次计算能力。其中,能耗成本大约会占到运营成本的25%~30%,雅安低成本电价成了公司的一大竞争优势。
“东数西算”工程如此高速建设有哪些因素的推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解释称,一个是考虑到我国算力资源的供给侧优化。过去在东部的算力供给,虽然靠近东部发达的数据数字经济,但是东部地区带宽、电力、土地等资源价格高昂,东部算力成本较高,阻碍了数字经济发展,所以东数西算将算力西迁,能够利用中西部便宜的资源,从而降低算力供给的成本,优化算力供给。
“另一个是基于我国通信设施的发展,正是因为5G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通信核心网络性能的提升,远程算力调用的难度下降,延迟降低,这使得算力中心可以西迁来实现集约化发展,在基础设施上实现了远程算力调配。”盘和林表示。
据了解,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根技术”赋能
西部地区还有低成本的人才优势,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科技企业落户西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诸多大型服务器布局西部的如今,西部地区数据处理的能力如何?是否依然受制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 在近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数据处理中更多的“中国智造”。据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技术总监曾强介绍,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实现了从底层的处理器、主板、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软件的产业构建,在满足不同场景算力需求的同时,还有极高的安全性、连续性。
曾强告诉记者,相比于东部沿海,西部地区还有低成本的人才优势,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科技企业落户西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在源源不断输出人才,“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已经逐步开设鲲鹏、腾AI、欧拉操作系统、高斯数据库相关课程,也为根技术的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现在,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已经广泛应用在服务器与部件、操作系统与虚拟化、配套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云服务、行业运用等领域,对接生态伙伴超620家,服务于全社会的各行各业。
在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展厅里,展示着一套四川省火情监测即报系统,系统用数字化手段再造流程,实现火情处置过程扁平化。“五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将各种资源数据汇聚到一张图上,包括多种火险来源、云地闪等可以更好地进行火情监测和预警。
事实上,西部地区不仅有大量的防灾算力需求,西部的教育、医疗、科研、政务等算力需求同样是巨量的。曾强告诉记者,下一步,成都鲲鹏基地将落实“东数西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挥算力核心引擎作用,以创新生态培育为支撑,打造鲲鹏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作为延展东部发展空间,助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西部地区本地的算力需求也在持续扩张,像成都鲲鹏生态基地这样的数据中心在服务着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需求。在成都智算中心的城市智脑平台机房,王志国介绍,整个机房的服务器已经预留给了当地智慧城市方面的服务需求;李远哲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与四川达州等地方就医疗数字影像云项目展开合作,在医疗领域开展专项服务。
谋划对口产业落地
西部算力中心的建设,对西部地区数据产业的发展有普遍意义。
不同于过去承接的产业多为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西部地区的产业变化超乎想象。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逐年加速,四川将数字经济纳入“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去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高出GDP增速9.8个百分点。在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建设省大数据资源中心,打造国家级天府数据中心集群。
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已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规模居西部第一。省内的成都、绵阳、泸州、眉山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西部算力中心的建设,对西部地区数据产业的发展有普遍意义。盘和林表示,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数据产业,对于西部来说,既可以利用资源,也可以利用靠近算力中心的优势,发展数字数据产业,留住更多的企业和人才,促进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这些项目建成后可以发挥枢纽节点作用,承接国家重要需求、科研创新和战略落地,也能凭借优质普惠的算力带动中小企业,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王志国告诉记者,数据中心的产业带动效应非常值得期待。
不过,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提醒,在西部地区,各地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企业引进方案:譬如在成都、重庆、西安这些发达地区,应该着力搭建自主可控的数据基础服务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具备先进计算模式的超算中心,引进和培育元数据自动治理、数据质量自动控制、隐私和安全计算等中高端基础数据服务企业,集中购买具有普适需求且价格昂贵的大型计算工具软件并按需向企业开放,吸引分子药物研发、RNA与基因测序、工业3D建模、仿真与控制软件、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内容制作等数据和计算密集型企业。
“而在水电等清洁能源丰富但是技术和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的地区,应该践行‘双碳’战略和绿色集约原则,统筹建设一批绿色型、智能型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本地培育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和数据运维等人力密集型产业。”周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