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索寒雪北京报道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我国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超过3000万吨,收购进度已过四成,同比增加278万吨。
此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夏粮收购工作督导调度视频会议,并发布《关于适当提前2022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起始时间的通知》,切实抓好今年早籼稻收购工作。
在此次视频会议上,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等8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介绍了当地夏粮收购最新进展情况。据了解,今年夏粮收购准备充分,开局良好。
预警机制稳定粮源
“去年收入非常好,比往年高了50%,今年大家种地的热情很高。”一位江西农业大户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今年农业合作社都在积极租地,夏粮的价格也很不错。”
不久前,在“河南省2022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富勇介绍,今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平均亩产在1000斤以上,总产预计超过常年水平。在质量方面,今年小麦容重平均值是801克,是近10年来最高的;二等及以上小麦占比达95%以上,其中一等小麦达到76.3%,是近10年来占比较高的年份。价格上,新麦开秤价为每斤1.46~1.53元,同比上涨0.24~0.31元,涨幅20%左右,也是历年的开秤最高价。
此外,农民还非常关注国储收购价格。“我们作为农民也非常关注国储价格,这个价格对市场影响很大。”前述农户向记者表示。
此外,他还关注大连等期货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
按照夏粮收购的进程,目前,江苏收购进度接近尾声,安徽、湖北已过半,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进入集中上市阶段。
针对近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粮食主产区各级粮食收储企业多措并举,做好夏粮收购期间防汛应急保障。中储粮陕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直属库及时清理库区排水沟渠,提前为仓门铺置防水墙沙包;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及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微型应急救援站,进一步提升防汛抢险快速处置能力。
目前,中国已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
在夏粮收购督导调度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各省的粮食储备局主动对接农民售粮需求,优化收购流程,提升现场服务,让农民卖放心粮、舒心粮;积极推广“互联网+收购”,引导农民有序售粮。
在维护农民权益上,切实加强夏粮收购工作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压级压价、“打白条”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要抓好安全储粮。针对当前汛期来临、阴雨天气较多等情况,加强农民和经纪人庭院储粮技术指导,避免出现霉粮坏粮;指导企业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水平,确保安全度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强化市场监测预警,紧盯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稳定市场粮源供应,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优化粮食结构
近日,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在中储粮调研时表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夏粮收购、专项整治、保供稳价、应急保障等重点工作,保持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以国内保供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服务经济大盘和社会大局稳定。
与往年相比,今年粮食种植的规划性更强,更符合国计民生的要求。
丛亮表示,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是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口粮等必保品种,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着力提高单产。具体包括,“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充分挖掘大豆增产空间和潜力,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彻大食物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目前的政策也是支持农民进一步扩种大豆。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支持各地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今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支持部分地区开展大豆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并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条件基本具备的地区率先开展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
东北一位种植大户温经理向记者表示,“一般种植大豆,都是使用不太好的土地,因为大豆收益没有玉米高,所以好地都用来种玉米,有的盐碱地用来种大豆。”
此外,温经理表示,由于种植面积大,“农户不会人工来打理大豆,更不可能浇水,因为面积太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改变这一现状。
在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方面,丛亮说,要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丛亮表示,“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