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封面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锻造金刚”刘伯鸣:拿下核电核心技术

    本报记者索寒雪哈尔滨北京报道

    51岁的全国劳模、中国一重集团的锻工刘伯鸣正在等待人生中重要一刻的到来——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身份前往北京。

    锻造工人出身的刘伯鸣与科研团队一道矢志科技创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突破了日本企业在大型锻件领域的技术封锁,攻克了“卡脖子”难题。核电站关键部件锥形筒体、核电蒸发器水室封头异形锻件的锻造等一系列核电领域关键部件锻造工艺的难点,刘伯鸣相继突破,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更是一次锻造成功。

    不仅如此,“我们的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刘伯鸣说。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中国核电快速发展,走向工业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一重和刘伯鸣都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刘伯鸣认为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一重的血液,在黑龙江小城富拉尔基,父母、兄弟姐妹、孩子三代人都在一重工作,从学校一毕业,刘伯鸣就在中国一重工作,当周围的同事为追求高薪离开东北、离开一重的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就是留下。

    刘伯鸣和一重的转折点都来自2015年的一个契机——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后,中国的核电建设重启。这一年还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未来核电站建设进入到复合增长时期,而这一年中国一重上市公司部分亏损了17.5亿元。

    中国一重希望能够抓住核电建设重启的机遇,恢复曾被称做“共和国长子”的荣耀。

    突破技术封锁

    刘伯鸣遇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为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生产国产锻件以及锻造出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生产一旦成功,将填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中仿形锻造技术的空白。

    2015年的中国一重由于企业亏损,人心浮躁,刘伯鸣周围的老同事,纷纷收到“南方”企业的邀请,以翻三倍的薪酬被挖走。他看到身边大量的老同事、老同学和从小一起在富拉尔基长大的玩伴,陆续离开一重,离开了东北。

    这一年,刘伯鸣没有离开,他一心扑在工厂和工作室,反复揉搓着面团,演示锻件的锻压工艺。

    第二年,刘伯鸣遇到了一位改变中国一重命运的人——刘明忠,此时刘明忠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国一重董事长、党委书记,并同时兼任新兴际华董事长(至2017年10月)。刘明忠曾经带领一家面临破产的企业——新兴际华,破浪疾行进入到世界500强。

    刘明忠是刘伯鸣第一个在厂房里见到的中国一重的领导。此前很多年,很多人对充满尘霾的生产一线都避之不及。

    刘明忠来到一重后,带头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等10个方面问题、21项任务、105条具体措施,并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内部市场化、市场营销、技术质量、党建四个推进组,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刘伯鸣遇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为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生产国产锻件以及锻造出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生产一旦成功,将填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中仿形锻造技术的空白。

    这是一种核电装备的高端产品,批量不大,吨位很大,产品的个性化很强,在中国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中,是重要的技术难关之一,它呈现锥形筒体的形状,锻造难度很高。

    刘伯鸣日夜想着破解难题的方法,揉着面团反复模拟锻件的性能。中国一重和刘伯鸣个人一样,退无可退,只能凭借经验和技术反复磨炼。刘伯鸣没有想到,这一次技术攻关后,中国一重在国际同行间,再次声名鹊起。

    那段时间,刘伯鸣上班期间只要碰到技术人员就反复讨论参数和可能变形过程,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关键点,他深夜两三点钟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伯鸣和技术人员经过前期大量的工作,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在专用芯棒拔长、专用马杠扩孔叠片增减时机等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最终,锥形筒体锻造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同时也彻底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突破了大型锻件的锻造难题。此后,中国一重的核电订单接踵而至,2021年实现了营业总收入231.28亿元。

    刘明忠和刘伯鸣同时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营造科研氛围

    刘伯鸣的“传、帮、带”精神,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个在生产一线工作30多年的基层创新带头人,刘伯鸣申请了两项个人专利和两项集体专利。

    他认为,现在的中国一重是“最好的时刻”,每周四,创新工作室的技术人员都会聚在一起,讨论新技术的可操作性。

    中国一重这样评价他:“刘伯鸣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厂领导和工会的支持下,组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生产重点、难点积极献计献策、发明创造,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扩大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在《加氢筒节减余量》创新课题攻关中,刘伯鸣通过课题立项、数据分析与研究及课题成果实践检验。

    刘伯鸣说,企业为了鼓励大家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还设立了数额不同的奖金,哪怕是一个最小的革新,一重都在鼓励大家,“我们经常对提出科技创新的人给予1000元、800元、500元到优秀奖,数额不同的奖金。金额不多,但是带动了我们的创新氛围。”

    刘伯鸣的“传、帮、带”精神,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完成了《创新生产方式加快生产节奏》和《转变方法提高长筒类锻件质量》两项课题,节约附具资金达87.25万元。通过课题攻关,将2016年长筒类锻件合格率从2015年的86.7%提高到93.9%,优级品率从13.2%提高到18.9%,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刘伯鸣出色完成三代核电锥形筒体、水室封头、主管道、世界最大715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等超大、超难核电锻件和超大筒节的锻造任务20余项。在两台万吨水压机的接续中,一大批大国重器从他所在的制造厂发出,在秦山2期、三门2号、福清5号、CAP1400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为促进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和进口替代、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刘伯鸣专攻核电、石油化工大型锻件等世界公认综合性能要求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热加工产品。

    明星产品纷涌

    国内首支调相机转子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一家独大局面,实现替代进口。

    中国一重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继全国劳模刘伯鸣之后,中国一重可谓“群星闪耀”,不断涌现创新人才,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中国一重这家老央企,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辉。

    2021年,中国一重为8名“十三五”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公司特级劳动模范每人奖励一辆红旗越野车。这是近年来中国一重对劳动者的最高礼遇。

    中国一重在长时间的沉淀与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自立才有自强的基础,自强才能保障完全自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作为党和国家最信赖的依靠力量之一,中国一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靠自己”的要求,强化国运意识、斗争意识、危机意识,肩负起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替代进口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瞄准世界发展前沿、坚定不移进行开放协同创新、坚定不移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走出了重大技术装备自立自强之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近年来,中国一重坚持在破解“卡脖子”难题上下大力气,稳步实施“3+7+5+43”重大攻关计划等,创新成果实现“质变”,一系列“明星产品”纷纷涌现。比如,率先实现了1000MWe级核电机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实现了我国三代核电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及常规岛主要大型锻件全部国产化,承担了全部“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任务,充分证明了中国一重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国内首支调相机转子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一家独大局面,实现替代进口。在完成世界最大的镇海炼化2400吨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基础上,又顺利完工发运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3025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标志着我国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再次领跑国际。中国一重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2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4和06科技重大专项、863和973计划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等15项顺利通过验收,8项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成果问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得授权专利703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家居
   第21版:文旅
   第22版:地产
   第23版:航空·物流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提升顶峰发电能力
“锻造金刚”刘伯鸣:拿下核电核心技术
锻造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