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财转型成绩单:上半年为投资者创收超4000亿元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经历过理财规模收缩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和适应期,以及产品数量快速扩张的新发期,2022年以来银行业理财市场日趋成熟稳健。

    近期,部分理财公司公布了上半年业绩表现,财富管理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同步上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普益标准研究员罗唯尹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包括“养老”“绿色金融”“双碳”“ESG”“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专精特新”在内的多种创新主题类理财产品是银行和理财公司新的发力点,一方面履行服务实体的本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持续完善理财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

    规模、盈利能力同步上涨

    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2022年上半年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

    在上市公司业绩发布季,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盈利动能显现。

    截至2022年6月末,招银理财总资产165.3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1.86亿元,实现净利润20.66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招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23.51亿元,实现净利润15.57亿元。在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截至2022年6月末,杭银理财未经审计总资产27.35亿元,营业收入达10.44亿元,实现净利润7.41亿元;截至2021年6月底,杭银理财未经审计总资产15.21亿元,报告期营业收入3.55亿元,实现净利润2.37亿元。

    理财公司盈利动能凸显,与管理理财产品规模增大不无关系。在规模方面,招商银行在其中报指出,截至2022年6月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88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6%;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杭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余额达到3549.07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481.86亿元,增幅15.71%;截至2022年6月末,南银理财的理财产品总规模近3800亿元,较2021年末增幅超16%。

    近日,工银理财、信银理财等理财公司亦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其中,工银理财、信银理财存续产品余额分别为1.82万亿元、1.14万亿元。

    《报告》数据显示,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2022年上半年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理财产品新发行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47.92万亿元(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22年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

    罗唯尹总结道,今年以来,银行和理财公司的发力方向是理财业务的净值化转型持续深化,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95.09%,较2021年同期提高16.0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工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1438只,时点余额18236.91亿元,全部为符合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招银理财新产品余额2.74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5.38%,占理财产品余额的95.14%,剩余的老产品用于承接经监管同意的个案资产;平安银行发布了该行和平安理财合并报表数据,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集团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9472.7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6%,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9305.4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1%。

    “今年以来,为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理财需求,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主动应对市场环境复杂变化,积极探索各方投资机遇。当前,理财市场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但资产配置逐步多样化,同时渐进布局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及另类投资。”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罗唯尹亦表示,就产品种类而言,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发力更加显著,其存续规模及占比均呈上升趋势,且固定收益类产品资产配置更加多元,除了债券类等标准化资产配置规模不断增加,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配置也更加丰富。

    如截至2022年6月底,工银理财主要投资于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同业存单的“理财产品”,穿透后规模占比为68.39%。

    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49%

    理财市场积极推出创新主题产品,既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又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

    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2022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数量也实现同步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个,较年初增长12.49%,同比增长49%。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34亿元。

    谈及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上涨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罗倩告诉记者,理财市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推出创新主题产品,如养老理财、绿色金融、共同富裕等,这些产品既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又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受到投资者热捧。

    如在丰富产品体系方面,招行中报中透露道,招银理财围绕“招-赢睿智卓越”五大产品线已构建70个产品图谱,同时,推出智远系列场景化产品,持续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并加强场景化的产品销售。

    李晔林列举数据称,今年上半年,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积极打造特色资管体系,主题产品大幅扩容,2022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主题理财产品56只,存续“专精特新”主题产品17只;下半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下,主题理财赛道将延续发展竞争态势;此外,养老理财作为上半年最重要的创新产品,随着试点机构范围和区域不断扩大,养老理财规模和投资者覆盖度显著提升。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已发售27只养老理财产品,23.1万名投资者累积认购超600亿元,下半年养老理财领域的发展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另外,罗倩认为,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稳健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且面对上半年的市场波动,多家理财公司加强投资者教育,努力保障产品净值的整体稳定,提升了投资者信心。

    “由于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承压、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银行业理财市场投资者同比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137.7%出现明显回落,但得益于理财投资门槛金额的降低和理财代销渠道的拓展,理财客户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投资者规模进入稳步壮大阶段。下半年,市场经济环境仍将呈现相对震荡态势,银行理财相比其他类型的财富管理方式稳健优势仍相对突出,投资者规模增速有可能进一步维持,下半年有望破亿。”李晔林说道。

    同时,李晔林提示道,下一步提升理财业务的风控能力仍是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理财产品已基本实现净值化,加上下半年监管层面将不断推进个案专项处置,全面净值化的银行理财市场将彻底进入常态化的波动区间。7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我国多个区域反复散发,经济运行同时面对既有的‘三重压力’以及高温干旱等新的负面因素,而动荡的国际局势可能导致中国市场对海外市场震荡的敏感度不减,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压力犹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家居
   第21版:文旅
   第22版:地产
   第23版:航空·物流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理财转型成绩单:上半年为投资者创收超4000亿元
银行非息收入整体增长 投资收益分化
助力“菜篮子”胸怀“大梦想”沪农商村镇银行驶向产业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