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地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地优化调整购房政策 环沪楼市暖风频吹

    近日,长三角地区多座城市打出楼市政策优化调整组合拳。图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建设的房地产项目。                           新华社/图

    本报记者于典张家振上海报道

    环沪多地购房政策正持续迎来优化调整。

    近日,素有“环沪之王”之称的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进一步优化调整了购房政策,非本地户籍居民购买首套房不再需要出具社保或纳税证明。出台类似政策的还有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外地户籍可直接购买首套房。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分别致电昆山市、太仓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咨询了解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均确认了上述消息,即非本地户籍居民在当地购买首套房不再受到社保等限制,“目前该政策已经开始执行”。

    此外,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近日亦优化调整了购房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住房的享有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同等购房政策。江苏省常州市限售政策也即将迎来调整,自9月1日起,常州市购房人购买的二手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时间将不作限制。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8月份以来,长三角各城市已出台楼市宽松政策超10余次,包括优化公积金贷款、降低首付比例、放宽限购政策等多个方面,有望进一步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释放。”

    “无须开具社保证明”

    得益于区位优势,昆山市住房一直受到上海客群的青睐。

    据相关媒体报道,昆山市和太仓市等地购房政策有所调整,外地户籍可直接购买首套房。

    “现在外地户籍以家庭为单位可购买一套住房,无须开具社保证明。”昆山市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但购买多套住房的话,依然要符合相关条件,外地户籍人才具备资格后才可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居于百强县前列的昆山市,在此次调整中引发较多市场关注。当地房产中介向记者指出,得益于区位优势,昆山市住房一直受到上海客群的青睐。工作在上海,生活在昆山,成为众多在环沪圈通勤购房者的选择之一。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今年7月份,昆山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2.8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6.03%,同比下降42.33%;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1920套,环比下降19.29%,同比下降48.04%。成交单价方面,昆山市商品住宅单价介于1.5万~2万元/平方米的成交套数为633套,占比为33%。

    此外,今年1~7月,昆山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4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2%;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12611套,同比下降38.8%。

    事实上,今年以来,苏州市及周边楼市的购房政策已经历多轮优化调整。今年4月,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一套住房时,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3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调整至累计缴纳2年社保。

    仅时隔1个月后,苏州市购房政策进一步得到完善,将非苏州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从原来的3年内累计缴纳24个月社保调整为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昆山市和太仓市等地也纷纷跟进实行上述政策。

    “昆山市、太仓市都是上海周边城市。随着购房政策的放松,将对区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除了影响本市范围内住房需求的释放,也可能会吸引一部分上海市的外溢需求。”徐跃进表示。

    浙商证券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此轮需求修复周期“自下而上”,节奏偏缓。总量增长虽然放缓,但结构差异明显:二线城市仍有增长空间,三线城市重在修复。“现阶段,放开二三线核心城市限购政策是支撑需求总量修复的关键。”

    加大人才购房支持力度

    本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放宽了人才购房条件,有利于临港新片区留住人才。

    在环沪城市优化调整购房政策的同时,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地也在加大对人才购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释放。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上海市将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

    其中,在优化人才购房条件方面,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才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

    作为上海市“供地大户”,临港新片区房地产市场销售数据一直受到多方关注。上海链家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临港新城累计成交4123套,位列上海全市第四位,成交均价31825元/平方米;今年上半年,临港新城新房成交量达到4906套,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徐跃进指出,人才购房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吸引力。在上述政策出台之前,临港新片区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条件为缴纳3年个税或社保,而上海市大部分地区的要求是5年。“本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放宽了人才购房条件,有利于临港新片区留住人才,助力区域建设与发展。”

    “上海市定向放松购房政策,也向房地产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上海市作为核心一线城市,其楼市政策调整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次定向放松临港新片区购房政策涉及的范围虽然有限,但亦对房地产市场具有积极的影响,预计未来或有更多的一二线城市逐步优化限购、限售等行政限制性政策。”徐跃进表示。

    与此同时,环沪部分城市同样在优化人才购房政策,力求将人才引进来的同时,让人才留下来。

    例如,在此前举办的国际精英创业周开幕活动中,苏州市发布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其中包括:布局一批宜居宜业人才社区,3年内建设10万套人才公寓,提供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和最高100万元引才奖励等。

    多地打出政策组合拳

    长三角地区多座环沪城市不断优化调整楼市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旨在改善当前楼市发展环境。

    事实上,除了在需求端加大供给力度,各地的楼市同样在二手房流动性、房贷市场等层面积极调整,政策的优化循序渐进,全方位提振市场预期。

    据相关媒体报道,江苏省常州市限售政策即将调整,自9月1日起,常州市购房人购买的二手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时间将不作限制。不过,购房人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时间维持现有政策不变。

    8月24日,记者就上述信息联系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部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对于近期的相关消息也有所了解,但目前还未看到正式的政策文件,还是以最终官方文件为准。目前,新建商品住房的限售政策维持不变,需要购房人自取得该房屋不动产权证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常州市此次针对二手房出台了取消限售政策,对于二手房的流通等会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是盘活二手房、激活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的重要体现。

    “常州市此次调整政策是具有创新性的,针对一二手房落实了不同的限售要求,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二手房取消限售,意味着房东可以挂牌交易二手房,这对于增加二手房房源供应,以及后续资金回笼和换房需求释放等有积极的作用。而一手房依然保留限售要求,可以防范一些快进快出的投资投机行为。”

    中指研究院苏州分院高级分析师金珂也表示,常州市取消二手房限售,短期内二手房挂牌量或将明显上涨,购房者选择面扩大,成交周期或将有所延长。但从长期来看,此举有利于稳定购房者信心,增强市场流通性,能购更好地促进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带动楼市企稳。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三角地区多座环沪城市不断优化调整楼市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旨在改善当前楼市发展环境。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8月以来,长三角多地已出台楼市相关政策超10余次,包括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款比例等。

    以浙江省为例,8月初,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实施三孩家庭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杭州市三孩家庭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确定;杭州市三孩家庭无房租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提取限额按规定额度标准上浮50%确定。

    在支持人才购房方面,嘉兴市近期则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公积金支持人才安居政策的通知》,从放宽缴存地限制、统一政策口径、规范完善申请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其中,对引进使用的D类(含)以上人才,在嘉兴市购买自住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可不受缴存地限制,其贷款额度可按双人缴存最高贷款额度上浮50%确定;在嘉兴市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并取得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在本市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额度可按单人缴存最高贷款限额上浮50%确定。

    徐跃进表示,对于全国房地产市场而言,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具有一定的表率与带动作用,预计今年下半年楼市政策宽松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未来或有更多区域、更多城市跟进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热点二线城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家居
   第21版:文旅
   第22版:地产
   第23版:航空·物流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积极开展成品房销售试点 合肥力求楼市“供销两旺”
多地优化调整购房政策 环沪楼市暖风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