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能源·化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伏一体化潮流汹涌:通威股份搅动组件市场

    在“双碳”背景下,资本加速涌向光伏赛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一体化战略布局进行较量。图为浙江省最大的“不拆瓦”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               新华社/图

    本报记者张英英吴可仲北京报道

    奔赴在一体化的道路上,光伏巨头们“你追我赶”,热闹非凡。

    近日,华润集团守正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公布了华润电力第五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集采中标候选人名单,通威股份(600438.SH)子公司通威太阳能、亿晶光电、隆基乐叶入围。根据招标公告,本次集采规模为3GW,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太阳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对于通威股份在组件领域的表现,外界解读为,通威股份“杀进”光伏组件环节,或将引起光伏组件“江湖”变天。

    补齐短板

    通威股份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无疑是在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试图补齐短板。

    事实上,通威股份早已进入组件领域。不过,由于通威股份相比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和晶科能源(688223.SH)等光伏巨头组件品牌知名度小,规模体量小,通威股份长期深耕多晶硅、电池环节并建立龙头地位,掩盖了其组件业务的存在感。

    8月20日,通威股份方面告诉记者,公司自2013年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着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基于目前国家“双碳”目标推进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司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

    据悉,一直以来,通威股份坚持专业分工、协同发展的经营理念,但实际上其在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和电站环节均有所布局。

    20世纪80年代,通威股份凭借鱼饲料起家,并一举成为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龙头。2006年底,通威股份进入光伏领域,首先进入了上游多晶硅环节。

    2013年9月,光伏“双反”阴影仍未消散。彼时,合肥赛维陷入停产状态,濒临破产,于是通威股份通过并购方式控股合肥赛维,并进入电池和组件领域,但后者产能较小。2014年12月,通威股份进一步延伸下游电站投资和运营业务,创造性地开发了“渔光一体”等项目。

    2020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供应紧张,价格高涨,以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大力巩固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不仅补齐和强化了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同时还通过参股或签订长单合同的形式,锁定上游多晶硅供应。

    同年11月,通威股份则与天合光能在共同投资多晶硅、拉棒—切片(即硅片生产环节)、电池相关环节达成战略合作,其中规划硅片产能15GW。这也意味着,通威股份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填补了硅片环节空白。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通威股份拥有光伏多晶硅产能23万吨、电池片产能54G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规模3.12GW。同时,一份投资者交流会议纪要显示,在组件领域,通威股份已经具备6GW的组件产能。

    如今,通威股份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无疑是在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试图补齐短板。

    一体化的较量

    在“双碳”背景下,资本加速涌向光伏赛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一体化战略布局进行较量。

    其实,通威股份此前便有壮大组件环节的想法,且有迹可循。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称,通威股份曾有意收购无锡尚德,扩大国内外的组件市场份额。此外,通威股份还在安徽滁州拥有30GW的高效组件产能规划。不过,对于收购动作和产能规划,截至记者发稿,通威股份方面未作回应。

    8月18日,通威太阳能人力资源部公众号公布的一则招聘启事,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其中,该公司的组件生产部、工艺部、设备部、质量部、组件计划部、采购部、研发部和财务部等都在“招兵买马”。

    值得一提的是,业界对通威股份在组件环节的动作表示震惊。8月19日,股市似乎也有所反映。当天,通威股份逆势上涨4.88%,而其他组件龙头股价大跌,走势分化。外界直呼,通威股份“威震天”。

    不难想象,在光伏头部企业和跨界者纷纷扩大或进军多晶硅、硅片和电池领域的同时,通威股份布局组件业务不仅可以消化电池产能,衔接电站环节,打开组件领域的新增长空间,使公司也更具成本控制能力。

    隆基绿能方面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产业包括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垂直一体化不是小公司能干的,资金、研发等都需要实力支撑。

    隆基绿能方面还表示,垂直一体化模式下并非对每个环节都能形成议价能力。随着硅料、硅片的涨价压力传导至下游,垂直一体化企业在组件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会更强。

    亚洲硅业董事长、总经理王体虎认为,垂直一体化模式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2008年中下游企业向上游延伸,2011年很多上游企业又向下游延伸。需要注意的是,终端市场是制约所有制造企业的瓶颈。市场景气时,垂直一体化布局可以抵抗产业链环节的供给不平衡;但市场疲软时,任何一个环节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也容易成为负担,因此要谨慎布局。

    在“双碳”背景下,资本加速涌向光伏赛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一体化战略布局进行较量。

    除上述提及的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通威股份,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TCL中环(002129.SZ)、上机数控(603185.SH)等光伏行业公司都在进行一体化布局,甚至跨界者宝丰集团和合盛硅业(603260.SH)等也宣布将全方位进军光伏领域,其公布的一体化产能规划胃口不可谓不大。

    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当前,光伏巨头云集,跨界者那么多,都卷上天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家居
   第21版:文旅
   第22版:地产
   第23版:航空·物流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光伏一体化潮流汹涌:通威股份搅动组件市场
PVC企业受挫背后:市场需求疲软致业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