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资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题基金持续扩容 公募竞逐“碳中和”

    本报记者易妍君广州报道

    近两年来,伴随“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如火如荼。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日前公开表示,“双碳”行动特别是碳中和已经在世界范围形成广泛影响。他认为,进入碳中和时代,全球会形成新一轮的产业竞争或者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

    在资本市场上,碳中和概念逐渐受到各类投资者的追捧。Wind数据显示,自2017年6月30日至2022年9月7日,SEEE碳中和指数(931755.CSI)的收益为99.14%,高于同期中证环保指数(000827.SH)50.09%的收益。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公募基金加大了对碳中和领域的布局,多家基金公司先后成立了主动型碳中和主题基金、低碳经济主题基金,以及碳中和指数基金。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对于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保持着高度关注。截至目前,Wind统计口径下的碳中和概念主题基金已多达3600只。

    公募提前布局

    从近两年业绩情况来看,碳中和基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分布在20%—60%之间。

    2020年9月,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庄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被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一场始于能源结构调整的产业变革逐步迈入“实战”阶段。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始终密切关注着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类投资机会。尤其是近一年多来,随着碳中和概念广为人知,金融机构布局碳中和主题金融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

    早在2010年,已经有公募基金公司成立了低碳先锋主题基金;随后,绿色投资、低碳环保、环保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主题基金逐一登台。2020年以来,ESG主题基金、气候变化主题基金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2021年,低碳经济主题基金、碳中和主题基金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今年以来,又有6家基金公司相继推出了碳中和或是低碳经济主题基金。

    同时,在主题ETF方面,基金公司也有所布局。2021年10月21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环交所发布了SEEE碳中和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该指数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出发,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清洁能源、储能等深度低碳领域中市值较大的,以及火电、钢铁等高碳减排领域中碳减排潜力较大的10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中对碳中和贡献较大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今年6月底,首批8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即SEEE碳中和指数ETF)获批,并陆续成立。而此前,市场上已有低碳经济ETF。

    从业绩表现来看,部分聚焦碳中和概念板块的主题基金,在近两三年取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

    具体而言,以上海证券统计数据为准,截至今年6月30日,市场上成立满三年的碳中和主题基金(将对碳中和指数成份股持仓比例较高的基金产品定义为碳中和主题基金)共有48只,其中,包括23只指数基金。基于此,上海证券对25只主动型碳中和主题基金进行了业绩比较。从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绩效数据来看,碳中和主题基金近三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43.27%,表现最优异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近三年年化收益率达到了71.21%。

    从近两年业绩情况来看,碳中和基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分布在20%—60%之间,其中收益水平较好的基金有金鹰民族新兴、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A、中海环保新能源和金鹰改革红利,其近两年年化收益率均达到了50%以上。而大部分基金的年化波动率则集中在25%—38%之间,前海开源清洁能源A风险控制得较好,其年化波动率仅为18.4%。

    从近一年基金重仓股所属行业的表现情况来看,广发高端制造A、长城中国智造A、中海环保新能源、广发新动力和中欧先进制造A的行业选择能力较强。从近一年相对中信一级行业的选股超额收益来看,银河和美生活A、创金合信优选回报、金鹰民族新兴、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和招商安润A的选股能力较强。

    基金经理层面,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业务负责人刘亦千指出,在管理碳中和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中,共有7位基金经理夏普比率(反映风险调整后的基金收益率,该值越大收益越佳)超过1,体现了良好的风险收益获取能力。他们分别是鹏华基金孟昊、华宝基金夏林锋、招商基金任琳娜、广发基金刘玉、创金合信基金李游和曹春林,以及建信基金姜锋。

    碳中和产业链机遇

    机构看好“双碳”目标下,各产业部门低碳发展与高碳转型的发展机遇。

    机构普遍认为,当“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席卷全球,国内碳中和概念相关产业链也迎来了发展良机,其中的投资机遇值得长期关注。

    在刘亦千看来,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关注产能结构变迁下带来的机会,即绿色低碳发展正在加快,能源供应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转型,包括新能源发电、蓄能储能、特高压传输、智能电网调度等;另一方面,可以关注高碳排放行业的节能减排,即传统高耗能产业减排压力正在加大,行业产能将向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因而具备技术、成本优势和产能扩张能力的龙头高耗能企业将更有潜力。

    汇丰晋信基金经理陆彬则指出,碳中和具备成为市场主线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碳中和具备较强的国际共识,同时国内推进的力度、政策的强度相当高,碳中和的影响面也非常广,持续时间也很长。”他进一步谈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有三类企业将受益。一是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主要是跟电力相关的行业,包括新能源发电、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二是周期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三是环保科技企业。

    他解释,“因为我们不仅要做到碳中和,同时经济还要发展,只有周期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才有可能降碳完成碳中和,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会提高,同时龙头公司的盈利中枢、估值中枢可能会提高,因此,周期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环保科技企业方面,主要是通过环保的创新、科学技术来完成降碳,也有可能诞生出超级成长股。”

    招商基金基金经理任琳娜则比较看好,“双碳”目标下各产业部门低碳发展与高碳转型的发展机遇。她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五大方向:一是低碳能源领域,包含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设备,提升用电效率的电网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领域,以及关注清洁能源的电力运营商、新能源电站建设等;二是工业绿色制造领域,包括化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行业;三是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领域;四是碳汇技术创新领域;五是绿色低碳生活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碳中和概念覆盖的行业十分广泛,新能源产业链则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部分。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李游表示,未来半年,他将重点围绕碳中和、自主可控方向展开投资。碳中和方向主要是指新能源。他认为,当前新能源的估值比较合理,未来仍然可以赚到业绩增长的钱。

    任琳娜认为,当前在新能源领域,首选储能,其次是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部分个股,以及光伏。“就中期而言,储能和智能驾驶在2023年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对于板块短期内的调整,她指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新能源是否存在底层逻辑被推翻的风险。虽然新能源估值比较高,交易拥挤,但以当前的增速匹配现在的估值还是合理的。重要的还是要在“储能、智能驾驶、光伏等细分行业中挑到安全边际较高的个股”。

    展望下半年,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崔宸龙表示,无论是从储能、电动车,还是光伏、风电等各个细分领域来看,整个行业的基本面还是比较优异的,下游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并且很多细分领域的产品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崔宸龙预计,整个行业依然会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行业的基本面非常好。如果在整个宏观大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动的前提下,未来新能源板块会有一个相对较好的表现。

    事实上,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逻辑也在不断变化。

    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韩广哲谈到,目前来看,新能源是长期确定性较强的成长赛道,但股票投资本身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在新能源行业内部,每一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去年上涨的是紧缺逻辑,那些价格快速上涨的产品背后,反映的是需求快速提升之下供给不足的情况,比如碳酸锂。至于新能源汽车的行情,去年是供求关系主导之下的材料和制造环节比较好,而整车新的适应周期还没有完全启动。同时,在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之下,动力电池盈利能力是有压力的。

    “今年,市场逻辑发生了一点变化,甚至在有些环节已经逆转了。比如,去年疯涨的材料引起了很多其他行业,或者本行业公司的大幅扩张。新增的供给不断出现之后,就出现价格回落,有些环节回落的幅度很大。这些材料里,除了碳酸锂现在还处在比较高的位置,其他都已经降了很多。而电池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去年则有非常好的恢复。”韩广哲判断,未来在整车端,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或将带动相关公司有较好的预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
   第19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物业
   第22版:地产
   第23版:家居·建材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能源·化工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游戏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主题基金持续扩容 公募竞逐“碳中和”
固定收益类产品稳者胜 货币基金成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