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银行·新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发展十年:金融科技新军突起

    中新社/图

    从脱贫致富走向高质量发展,养牛成为很多牧民的“幸福密码”。

    本报记者郑瑜北京报道

    在农村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主体正在加入乡村振兴队伍。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近十年来,乡村金融从主要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为基本格局,转向了更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其中,持牌消费金融、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纷纷加入,金融科技平台也积极覆盖农村市场,联合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以信贷服务助力农村深化改革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在巫溪县红池坝镇铁岭村,生长着名为“独活”的中药材,其根茎可做中药配方或加工成中药材饮片,不仅经济价值高,也十分适合山大人稀的铁岭村种植。每天清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李永田,都会到种植基地对“独活”进行管护。

    但是在推广种植初期,很多村民却认为,种了多年玉米、红苕,突然改种中药材风险太大。

    李永田决定带头发展“独活”产业。由于“独活”生长周期短,加之当时市场上独活较为稀少、需求量较大,李永田很快就依靠“独活”赚钱了。在李永田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独活”的种植中来。到2016年,铁岭村“独活”种植基地亩产可达500斤,亩产值可达2000多元,远远超过传统经济作物的效益。而为实现更大收益,李永田鼓励农户将独活和玉米进行套种。既不影响玉米产量,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入。

    但很快,李永田就发现了一个弊端,“全村一起种,但前期种子和肥料钱从哪儿来? 而且有些村民不是很懂这个技术,种得好不好,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收成后往哪里销售,也是各干各的,这又是一个难题。”

    因此,李永田决定发展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发挥独活的规模化种植效益。但这种合作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李永田并没有相关经验。此时,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度小满”)通过公益助农免息贷款项目“小满助力计划”,向李永田提供了免息资金帮扶。如今,合作社已有30多个农户成员,人均年收入超过17000元。此外,度小满还帮李永田成立了药牧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在基地里,农户能学习到最新的独活养护技术,还能相互交流经验,增强了他们的种植信心。

    “现在独活的种植面积有640亩,已经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了。”李永田道,“今年独活长势不错,市场行业属于正常,每亩产值应该有3000元左右。”

    据了解,“小满助力计划”是度小满自2019年启动的公益助农免息贷款项目,农户仅需在家用手机操作,申请通过后,就能获得无抵押、无利息、无担保的产业发展支持资金。目前,“小满助力计划”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242个行政村,间接辐射超15万农户。2021年起,度小满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发放1亿元公益助农免息贷款,持续帮扶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县域小微、村域小微,助力乡村振兴。

    度小满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进行‘画像’(根据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不仅是降低服务成本的关键手段,更是拓宽融资服务边界的重要支撑。”

    光大科技创新总监、社科院特邀研究员王硕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对于推动数字普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王硕指出,十年来,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除了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主体都纷纷加入并深化涉农数字科技应用,得益于此,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了乡村,进一步扩大了涉农金融的服务半径。“比如,围绕‘三农’群体的金融需求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的需求,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又不尽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三农’主体信用信息,通过多维数据挖掘提高‘三农’客户画像精准度,帮助金融机构提升风控能力,助力涉农群体解决因无抵押资产等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记者,近些年,科技不断与金融业务融合创新,利用线上化、大数据分析、智能风控等数字技术,实现信贷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逐步解决普惠金融问题。从消费金融、到小微金融和“三农”金融,数字化技术不断渗透,此前用传统方式难以获得信贷服务的人群,即长尾市场,陆续获得金融支持。从服务机构看,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主体也在依托自身的数字化信贷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覆盖面。与此同时,一些金融科技平台也积极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在营销、信息、风控方面一起服务农村市场。

    两大路径

    直接从用户切入的赋能路径也在深入农村。

    度小满的故事只是农村市场中金融科技力量的一个小小缩影。当前,围绕信贷服务核心撬动农村这片广阔市场,已经演化出了不同形式。据了解,目前新兴力量在拓展农村金融的思路上,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从企业入手,二是以农户为核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马师傅做农机操作手已近6年,每年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跟田地打交道。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机械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今年马师傅家中盖了新房,原本农机设备更新计划只能搁置,但是厂家告诉他,可以使用无抵押的小额贷款,他抱着尝试的心态在线提交了资料,最后顺利购置到了新农用拖拉机。

    “我们的模式是依托于产业,比如与种植业、养殖业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围绕经营农资、农具的核心企业,从其产品辐射半径出发,向下游农户提供服务。这种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方式,与地面推广类型的乡村金融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的模式是与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向从企业购买农具等产品的用户提供服务,我们的客户是已知受众,而后者的客户是需要通过实地搜寻的未知数。”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农业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旭介表示,小贷公司赋能农村的关键在于,深入农业产业场景,产品设计与产业流程契合,符合产业的操作习惯。

    而另一种直接从用户切入的赋能路径也在深入农村。

    中和农信是一家专注于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小额信贷的社会企业,其前身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部,后来转制为公司化运作。

    “在过去很多农户想要获得贷款,都是卡在了没有征信记录上,由于征信的空白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我们可以为他提供第一笔贷款。”中和农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脱贫致富典型户”牧民包高娃在十年前靠给别人放牛为生。后来她在中和农信申请了8000元贷款购买了第一头母牛,一边饲养,一边用作工的收入还款。接下来的七年,包高娃每年都从中和农信贷款买饲料与牛犊,额度从8000元到1万元、2万元、5万元,最后上升到了8万元,其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头牛变成了140头。

    包高娃如今已经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这位曾经贷不到钱的牧民也已经成为了银行的客户,但她仍和中和农信保持着联系。她说,“如果没有中和农信那8000块钱和一直以来的陪伴,也许现在还在给别人放牛。”

    在多年经营农村市场建立服务网络的基础上,中和农信并没有止步于小额信贷,而是不断尝试拓展服务农户的边界。2020年,中和农信的新业务板块之一,中和农服在内蒙古地区搭建起产销对接平台,建立农业基地,以解决传统农资及农产品流通领域层级多、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等关键问题,从服务端探索改善分散的小微农户在产业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新思路。

    中和农信告诉记者,在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的实践过程中,中和农信坚持业务标准化与服务本地化,以“离客户最近”的差异性服务帮助农户。“这种‘近’,不仅是物理意义上‘近’——服务就在村里,也是心理上的亲近与信任。并且这种‘近’也使得公司对市场发展变化有着最灵敏的感知。”

    曾在2016年获得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的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的小农户刘军,再次从中和农信的新业务中获得帮助。在2020年上半年,中和农信联合头部化肥企业,通过免息的专项贷款,将农资产品送到数千名像刘军一样的种植户家门口。2021年,刘军在中和农信旗下的农资电商购买了300亩土地施用量的化肥。

    于百程提到,农村金融属于面向农村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主要以提供信用贷款服务为主。农村主体的抵押物少,信用信息不足,资金需求小而急,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因此农村金融往往面临着风控难、成本高的挑战,从而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农业承担着粮食保障的重任,农村金融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发力点之一。

    需求引发多角度切入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重视程度正在持续提升。

    在新兴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市场各个主体在探索信贷服务基础上,以创新支撑农村发展形式上也初见成效。

    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研究了海外助学贷款模式,推出“兴才计划”。截至目前,“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已经服务近4万户大学生家庭,累计放款金额约14.3亿元。其中,农村户籍占比达65%。

    同时,为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奖励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兴业消费金融向福建省教育厅捐资设立了“兴才计划”奖教助学金,奖励对象向福建省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子女、残疾学生、孤儿以及其他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农村学生倾斜。根据公开资料,其首期150万元奖教助学金已经落地。

    在乡村金融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一员,马上消费金融以消费为支点,助力完善乡村信用体系搭建。据了解,从激活用户市场力量层面出发,马上消费金融发放了“乡村振兴特惠券”,支持用户零成本领取乡村振兴农产品。

    资料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在全国范围内从互联网线上与科技出发,围绕农村居民衣、食、住、行、消费等具体细分需求,精准触达县域、城乡,覆盖广大农村用户、县域用户的实际金融需求。截至8月底,累计服务农村用户2941万人,服务县域用户3559万人,在服务县域、服务农户的同时,为超过670万信用白户建立了信用记录。

    如何打开农产品销路问题,对农村发展的后劲作用举足轻重。为农村市场产品拓宽销路,马上消费金融针提供了导流服务,其在自营平台“安逸花”商城设立“乡村振兴专区”,免费为相关农业主体提供导流服务,累计导流量达137.8万。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围绕涉农小额消费贷款金融需求,和涉农电商平台的客户消费金融需求,创新消费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门槛、授信额度,加快审批速度,并且采用无需抵押担保、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与银行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形成差异化互补,进一步贴近乡村主流消费群体,对于推动数字普惠产生了积极意义。”王硕表示。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从2020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情况看,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有力部署下,各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普惠为民,多措并举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全力稳企业保就业,提升民生领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数字普惠金融、农村普惠金融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重视程度正在持续提升。今年3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要“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贷款产品”。

    在谈到创新农村金融时,冰鉴科技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建议,乡村产业利润率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利润率更高,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寻求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涉农企业结合,利用后者的规模、专业技术等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得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乡村。“比如第一产业,小麦1元~2元/斤,第二产业面粉3元~5元/斤,而主要利润集中于第三产业,一斤面粉可以做10个到20个馒头或者面包、蛋糕。乡村金融可以考虑结合大型涉农企业,比如提供贷款资金给制作馒头的企业,由企业租赁农田种植小麦,再由农民与制作馒头的企业签订合同,为企业种植小麦,后期风险由企业承担,同时,企业可以购买农业保险对冲种粮风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广告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
   第19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
   第22版:地产
   第23版:地产·物流
   第24版:地产·家电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能源·化工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游戏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农村发展十年:金融科技新军突起
专业合作社作为支点 农商行助阵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