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2021年10月19日,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成功落地,成为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沪深港通、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等机制之后,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个人投资日益活跃,跨境购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需求较大。汇丰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参与“跨境理财通”投资的受访者有意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跨境理财通”投资,并对投资前景抱有信心。
吸引3.56万位投资者参与
“跨境理财通”是大湾区金融领域在整合三地政策、系统、产品和服务优势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所谓“跨境理财通”,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按照购买主体身份,“跨境理财通”可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前者指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居民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后者则是指港澳地区的居民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
2021年9月10日,粤港澳三地同时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内9市居民可直接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不少金融机构和从业者抢占市场先机。2021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在其官网公布了“跨境理财通”首批试点银行名单,其中包括国有银行、股份行以及汇丰、渣打、东亚等外资行在广东省及深圳的分支机构。2021年10月19日,首笔业务落地。试点一年以来,大湾区已有28家(含深圳)试点内地银行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
央行广州分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一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3.56万位投资者参与,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1.3万笔,金额达14.56亿元。其中,北向通业务8831笔,金额4.61亿元;南向通业务4227笔,金额9.95亿元。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谈道:“跨境理财通”顺利推出一周年,是大湾区金融领域在整合三地政策、系统、产品和服务优势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相信随着区内恢复正常通关,大湾区金融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提升,“跨境理财通”南北向的业务量也会有更大规模的增长。
逾八成投资者有意增加投资
大湾区投资者对参与“跨境理财通”兴趣不减,反映了大湾区经济融合正持续驱动区内居民的跨境投资需求增长。
汇丰调查显示,在已参与“跨境理财通”的受访者中,85%的南向通和75%的北向通投资者表示有意逐步增加“跨境理财通”投资,其中计划增幅在5%~10%之间的投资者占比最高。虽然在增加投资方面较为谨慎,大湾区投资者普遍对“跨境理财通”的投资回报感到乐观,98%的投资者都相信有机会实现预期收益。
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倾向通过“跨境理财通”做中长期投资。约三分之二的南向受访者打算进行中期(6~12个月)投资,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会长期持有(1年以上);北向受访者打算作中期及长期投资的占比分别为56%及33%。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表示:“尽管过去一年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大湾区投资者对参与‘跨境理财通’仍然兴趣不减,反映了大湾区经济融合正持续驱动区内居民的跨境投资需求增长。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多数投资者通过‘跨境理财通’实现了理想的回报,也对投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预期,随着‘跨境理财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将有更多区内居民通过这一机制分享大湾区发展红利。”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央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道,将在央行总行的指导下,紧贴市场需求拓展“跨境理财通”试点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FT账户体系等作用,满足更多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
富邦华一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王文锋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具体实践看,南向通和北向通客群投资差异较大,后期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更多考量客户需求,以投资者更习惯的沟通渠道帮助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渣打中国副行长兼个人、私人及中小企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峰认为,“跨境理财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跨境投资通道,对银行现有的财富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