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实业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顶层设计

第03版
顶层设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新驱动发展效应凸显

    本报记者 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创新”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报告不仅在主旨思想中提到要“守正创新”,而且体现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新境界中,同时贯穿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在思想理论、科技体系、文化自信、医药传承、军队打造等使命任务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经济实力的跃升、重大成果的突破,与我国将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息息相关。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称,我国在全球排名由2012年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注册商标数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8%、25.5%。截止到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08.1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

    创新是第一动力驱动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含义在于,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驱动发展,而不是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二十大报告同样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难看出,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十年来,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印证。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披露称,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从创新体系看,我们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从创新成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国重器亮点纷呈,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2021年7月,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成为世界上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这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丁叁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轨道交通从低速到高速,经历了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创新到引领创新的过程。高速磁浮下线之后还要经历研究测试、示范工程或试点再到商业运营等诸多步骤,对生命保持、气密强度、压力波动、设备布置、系统可靠性以及救援求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及解决方案探索,不过需要进一步全系统评估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性能。目前丁叁叁及其团队仍在致力于研究创新,争取使高速磁浮列车早日迈向规模应用的道路。

    融合创新新领域、新赛道涌现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传统行业受益于创新驱动同样迸发出更多活力。云服务商青云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云”已成为大势所趋,包括能源、金融、交通、院校、医药、汽车等产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国家电网为例,通过智慧换电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电流转换的稳定及电能质量,助力“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另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旷视科技方面则表示,目前视觉AI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例如由该公司提供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帮助广州白云机场的旅客登机效率提升40%,机场服务人员成本减少50%。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渗透,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数字人等一系列新产业、新领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胡怀国撰文指出,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鼓励科技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产业及新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战略及政策制度。据科技部官方数据,截止到去年12月,我国已有17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应用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事业,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根据科技部2019年的部署规划,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的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顶层设计
   第03版:顶层设计
   第04版:顶层设计
   第05版:金融保障
   第06版:金融保障
   第07版:金融保障
   第08版:金融保障
   第09版:金融保障
   第10版:金融保障
   第11版:金融保障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协调发展
   第14版:协调发展
   第15版:协调发展
   第16版:协调发展
   第17版:协调发展
   第18版:协调发展
   第19版:协调发展
   第20版:协调发展
   第21版:实业创新
   第22版:实业创新
   第23版:实业创新
   第24版:实业创新
   第25版:实业创新
   第26版:实业创新
   第27版:实业创新
   第28版:实业创新
   第29版:改善民生
   第30版:改善民生
   第31版:改善民生
   第32版:改善民生
关键核心技术硕果累累 中国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新驱动发展效应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