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几内亚时间10月26日下午4时许,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张国滨缓缓走出中几友好医院的手术室,迎着大西洋温暖的海风,深深地舒了口气。
就在刚刚,他完成了一台难度颇高的脑瘤切除术,为一名76岁高龄的几内亚患者解除了病痛。手术运用单侧小骨窗将双侧巨大前颅底肿瘤完全切除,并因机缘巧合在术中引入了“无牵拉技术”。即便是在国内,熟练掌握“无牵拉技术”的医生也并不多。
虽然有些疲惫,但张国滨还是忍不住拨通了远在祖国的爱人的电话,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心中的喜悦:“我真的又进步了,本以为我是来帮助别人进步的,但却发现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飞速地成长着。原来,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
帮助几内亚人民解除病痛,推动几内亚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是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的重要使命。自北京时间2022年3月4日启程赴几内亚执行医疗援非任务以来,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22名队员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攻坚克难,不断取得开创性成果。
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郭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半年多来,医疗队在神经外科、心内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等领域开创了多项几内亚医学史上的第一。
同时,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的学科建设也颇有成效,其中,导管室、神经医学中心、外科等学科的援建和急诊科的建章立制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不仅如此,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医疗队坚强的大后方,在技术和药械方面给予了重要支持。
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的接力援助,是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自1963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援外医疗已走过59个春秋,为受援国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其中,中国医疗援几历程也有54年之久。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在一批批中国医疗队接力援助下,几内亚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郭伟告诉记者,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在中几两国共同努力下,10年间从仅有建筑到趋于发展成熟,已成为几内亚医疗水平最好的医院之一,中几两国友谊、中几医疗合作通过中国医生不断续写出新篇章。
目前,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援非任务已近半,接下来的任务依然艰巨。
“我们一直铭记着医疗队出征时的誓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非洲人民也一直都在用他们最质朴的方式向我们表达内心的感谢与敬意。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也很想向他们表达最真挚的感谢,因为艰苦的环境给了我们攻坚的智慧,反复的磨练给了我们成长的希望,而他们的信任给了我们坚定的勇气。”张国滨说。
再亮“天坛神外”名片
推动几内亚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是一批批中国援非医疗队接力出征的重要使命。
Makoya是几内亚一位76岁的老人,因反复头痛伴有嗅觉减退,在当地医院进行颅脑CT及MRI检查后,发现前颅窝底脑膜瘤,肿瘤最大直径约6cm,累及双侧前额叶,就像一个“大桃子”。
她的到来,让张国滨和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外科的几方医生既高兴,又深感压力。高兴的是,Makoya将在中国医生的努力下解除病痛,但如何减轻高龄老人的手术并发症,又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因肿瘤占据患者双侧前颅底,按照几内亚当地医生的手术理念,会采用双额部开颅切除肿瘤。但张国滨认为,患者年龄较大,应尽可能采取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以减轻术后并发症。
“经过认真评估,我决定采用单侧额部开颅切除患者双侧肿瘤。”张国滨说。
这个决定一作出,引发了几方医生的强烈好奇:一侧开颅能把双侧的肿瘤切除干净吗? 但援几半年多来,张国滨主刀完成的多台开创性手术以及多台高难度手术中,中几双方医护的配合,又让大家对他的决定充满信心。
对几内亚来说,这将是神经外科领域一台具有标志性意义、难度颇高的颅底手术,手术前的几天里,几方医生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
然而,第一个挑战来了。手术的前一天,张国滨和手术室护士赵钰翻箱倒柜地寻找各种必需手术器械以及替代品,但所需的一个重要器械--自动牵拉脑压板迟迟找不到。没有它,肿瘤就没办法完全暴露。
正当为难的时候,张国滨想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老师们常常提到的“无牵拉技术”这一新的微创手术理念。
“通常情况下,术中都是采用脑压板对肿瘤周围的脑组织进行牵拉,但这样可能容易造成受压脑组织缺血,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脑组织更容易损伤。而‘无牵拉技术’则不使用脑压板,仅利用脑组织的重力作用,让肿瘤暴露,其优势在于对脑组织的损伤最小,而难度在于对术者显微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张国滨告诉记者。
在医疗队,张国滨是唯一一名神经外科主刀医生。手术方案的调整,意味着手术难度会大幅增加,对他来说,将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手术一旦成功,将会再次开创几内亚神经外科医学史上的一项纪录,对几内亚当地医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医疗队强大的专家保障,让张国滨心里充满底气。手术于几内亚时间10月26日进行,医疗队翻译潘红洲一如既往地参与手术全程的法语翻译工作,为中几双方无障碍交流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术前麻醉科李学斌主任和赵钰护士也都为张国滨“打气”:“我们为你保驾护航,你放心!”
在李学斌主任娴熟地为患者麻醉插管及股静脉穿刺置管后,手术顺利开始。张国滨在显微镜下利用直径不到4cm的单侧额部骨窗开始向肿瘤发起进攻,剪开硬膜后,充分松解外侧裂蛛网膜释放脑脊液,应用在脑海中早已演练百遍的无牵拉技术,成功暴露前颅窝底的肿瘤。
张国滨从右侧额底的间隙向左侧额底依次离断肿瘤基底,在肿瘤和脑组织界面用明胶海绵隔开,然后对肿瘤组织轻轻分开,巨大肿瘤终被完整切除,且周围神经、血管及脑组织保护完好,手术历时仅4个小时。
宣布手术成功的那一刻,几方神经外科、手术室及麻醉科的医护们不禁激动得欢呼起来,又一次纷纷向中国医护们竖起了大拇指:“谢谢您,Dr.Oscar(张国滨)! 小切口,大肿瘤! 单侧切口,双侧肿瘤! 您又一次让我们几内亚神经外科见证了意想不到的奇迹,见证了中国医生的伟大!”
推动几内亚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是一批批中国援非医疗队接力出征的重要使命。2022年3月4日,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处于高位的时候毅然出征,执行为期18个月的援非任务。医疗队由22名队员组成,包括一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名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卫生管理顾问,以及20名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医护人员等。
“18个月的援非工作,我的使命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几内亚当地患者解除病痛,将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促进中几两国的友谊长存。”张国滨对记者说。
不断取得开创性突破
郭伟告诉记者,援几内亚以来,医疗队在神经外科、心内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等领域也开创了多项几内亚医学史上的第一。
几内亚是位于西非西岸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受当地经济水平、宗教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医疗水平欠发达,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
以神经外科为例,当地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能力相当于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几乎无法开展显微手术。
但援几半年多来,张国滨领衔的中国专家团队帮助几内亚成功完成了多台脑部肿瘤的显微手术,让几内亚的神经外科迈入了显微新时代。
“以前当地医生因不会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而排斥使用显微镜,有脑部凸面肿瘤就采用肉眼下挖除肿瘤,但这种手术方式不仅不能彻底切除肿瘤,还会造成严重的脑组织损伤。通过几次显微镜下切除脑部肿瘤的手术,不仅能让当地医生意识到显微手术的重要性,显微手术更加微创,术后患者恢复更快,还能意识到在显微镜下能更清晰地直视脑组织的显微结构,能更好地保护脑组织,减少并发症。”张国滨告诉记者。
更难得的是,中国专家在几内亚现有的医疗条件下通过不断攻坚,也探索着适合在几内亚这类经济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的诊疗方式和手术方案。
不久前,张国滨主刀完成的几内亚第一台多学科协作摘除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大型手术,由于患者无法支付昂贵的MRV检查费用,导致术前医生无法了解其矢状窦是否通畅,为医疗队将术中超声技术在几内亚开展起来并推广下去提供了一个契机。
医疗队超声科的顾秀娟主任通过运用术中超声探头检测患者矢状窦通畅情况以及周边血管代偿情况,不仅提前帮助主刀医生预判血管情况,尽可能确保术中安全切除肿瘤,还为患者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医疗费用。
“此次术中超声的运用,很适合在几内亚这类经济欠发达国家推广。”张国滨告诉记者。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是北京天坛医院的特色学科之一,发挥学科优势,提升受援国医疗水平无疑是医疗队的责任所在。
医疗队也不负使命,不断改写着几内亚医学史。记者了解到,执行援非任务以来,张国滨领衔的神经外科团队发挥学科优势,已开创多项几内亚医学史上的纪录:第一台脑部肿瘤卒中显微镜下病变切除手术、第一台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第一台儿童复发性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手术和第一台单额小骨瓣脑部无牵拉技术切除累及双侧前额叶巨大前颅窝底脑膜瘤手术,并在几内亚医药耗材缺乏的情况下首次采用自体大腿筋膜替代重建修补硬脑膜。
在几内亚,中国医生已是一张亮丽“中国名片”,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到来,不仅受到了几内亚官方的热烈欢迎,也吸引了大量患者慕名而来。
半年多来,仅神经外科就已经接诊患者百余例,大部分是颅脑外伤、脊柱外伤、脑出血、垂体瘤、脑膜瘤以及婴幼儿脑积水的患者。其中,张国滨主刀了十余台高难度的脑部肿瘤、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病例的手术,其他难度不大的30余例手术则是他在手术台下指导当地神经外科医生完成。
据记者了解,神经科学是我国援助几内亚的一个重点学科,经过多年接力援助,目前中几友好医院的神经外科水平是几内亚最好的,全几内亚一共仅有三位神经外科教授,其中一位就在中几友好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几内亚显微手术的开展,中国医疗队向中几友好医院捐赠了手术显微镜,目前是全几内亚唯一的手术显微镜。
不仅神经外科,郭伟告诉记者,援几内亚以来,医疗队在心内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等领域也开创了多项几内亚医学史上的第一。
“医疗队创造了多个临床诊疗第一次,包括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动静脉瘘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术中超声、CTA(CT下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等。不仅如此,医疗队还开展了大量具有特色的临床诊疗,包括脑电图、腹腔镜阑尾切除、多学科配合神外术后需取腿部筋膜组织修补硬脑膜、腹腔巨大肿瘤泌尿外科放置输尿管支架等。”郭伟说。
就在几内亚时间11月1日,又一个喜讯传回祖国: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专家闫文貌完成了几内亚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就在前不久,他刚完成了几内亚近5年来第一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由于宗教信仰原因,患者一直排斥开腹手术,希望医生能用腹腔镜技术,但此前几内亚还没有开展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腹部外科Sidibe主任请我会诊,希望我帮助这位患者完成微创手术的心愿。”闫文貌告诉记者,11月1日上午,在Soryba主任、医疗队泌尿外科王首洋博士、麻醉科李学斌主任、手术室护士赵钰及当地医院麻醉及护理人员的配合下,历时1个多小时,他顺利完成了该院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据查,这也是几内亚首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手术后第一天,患者即下床活动,开始进流质食物。
我国于1991年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国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已是常规术式。然而,就是这样一台看似常规的手术,想要在几内亚开展,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在这里,我们要经受各种在国内从未想过的困难,如腹腔镜器械和耗材不全、能量平台与电钩连接线不匹配、没有呼末二氧化碳监护设备、手术器械消毒困难等。”闫文貌告诉记者,据Sidibe介绍,目前除了中几友好医院,几内亚其他医院甚至没有腹腔镜设备。
为了帮助中几友好医院能顺利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推动腹腔镜技术在几内亚的发展,更好造福几内亚人民,医疗队外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积极努力下,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终于让中几友好医院具备了开展常规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条件。
“此次医疗队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进一步推动腹腔镜技术在几内亚的开展,当地外科医生对开展腹腔镜技术也非常感兴趣。”闫文貌告诉记者,该次手术弥补了几内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空白,标志着腹腔镜技术在几内亚的推广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医疗援非成果丰硕
通过10年来中几双方共同建设,目前中几友好医院的医疗水平在几内亚来说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福祉,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其中,卫生健康状况较为薄弱的非洲,是我国医疗援外的“主战场”。
我国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援外医疗已走过59个春秋,为受援国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其中,中国医疗援几历程也有54年之久。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诊治患者2.3亿人次。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非洲,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西郊由中国援建的中刚友好医院,曾深情地谈起中国医疗队精神,他说,“这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多年来,一批批中国援非医疗队前赴后继,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不断攻坚克难,让几内亚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
中国出资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既是中国医疗援几的重要成果,也成为回望中国医疗援非近6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对此,郭伟有着最深刻的感受。他告诉记者,在中几两国共同努力下,10年间,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从仅有建筑到趋于建设发展成熟,已成为几内亚医疗水平最好的医院之一,中几两国友谊、中几医疗合作通过中国医生不断续写出新篇章。
“在几内亚,中国以及中国医疗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形象。中几友好医院从建院之初就有中国专家入驻,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经过10年的建设,医院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已走在整个几内亚的前列,特别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普外科等几个专科在整个几内亚都是最好的。”郭伟说。
据了解,中几友好医院2012年医院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开放床位数约120张,目前医院的二期工程即将完工,在一期基础上又增加了床位和医疗设施。
中几友好医院学科建设也颇有成效,10年前刚建成时,学科还没有分得很细,现在不仅细分了专科,还形成了神外、神内、心内、普外、骨科等诸多优势学科,医院还建立了重症医学科,这些都是中国医疗队援建的。通过10年来中几双方共同建设,目前这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在几内亚来说处于较高水平。
但医院目前也有短板,像口腔、耳鼻喉、妇产科和儿科等学科还没有。“也就是说,目前中几友好医院还不是一家学科非常全面的综合性医院,需要中国医疗队通过接力援建来不断完善。”郭伟说。
郭伟告诉记者,医疗队除了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帮助当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外,还将承担推进中几友好医院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等任务。“目前导管室、神经医学中心、外科等学科的援建和急诊科的建章立制等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据了解,2021年初,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远程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实验室三大中心揭牌成立,特别是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的挂牌,是中非友好医院建设项目惠及几内亚人民的生动实践,必将成为连接北京市与几内亚医疗技术与医疗资源的高质量平台,有效增加几内亚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助力推进中非卫生健康合作行动。
郭伟告诉记者,从神经科来说,此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和现在的北京天坛医院两批医疗队的对口援助,确实对当地神经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此次的任务,一方面是帮助医院建设导管室,开展心脏介入治疗,这是此次援非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技术在我国已经比较成熟,我们需要帮助当地的医生把这项工作开展好。另一个重点任务,是我们要在既往神经医学中心已开展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努力,把神经医学中心建设好。”郭伟说,实际上,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国内也提出了“脑心同治”的先进理念,结合这两个学科优势,医疗队将帮助医院建立一个“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
虽然18个月的援非任务时间短暂,但任务艰巨。郭伟表示,援助任务虽然挑战很多,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大家也受到了很大鼓舞。“全体队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和北京天坛医院的光荣传统,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坚决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