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营企业征信再获备案 各路资本筹谋商机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公示了浙江同信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信征信”)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同期,今年第8家地方国资企业征信公司海南征信完成备案。

    在个人征信牌照几乎“冻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民营公司开始对企业征信表达出浓厚兴趣。今年以来,包括上海联合征信、四川征信、重庆征信、陕西征信等先后完成备案。

    作为上市公司同花顺(300033.SZ)的控股子公司,此次公示备案的同信征信为2022年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征信机构,这让市场对几年未开闸的民营企业征信备案升起一丝希望。

    一位征信市场咨询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其近两年接触的咨询企业征信牌照的机构就有近200余家,可见市场需求旺盛。在他看来,企业征信业务不触碰个人数据、不潜藏金融风险,可以适度给予市场主体更多发展空间。然而,企业征信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水平并不高,企业征信报告本身的含金量和适用场景也需要进一步挖掘。

    民营公司备案再受关注

    按照官方定位,企业征信机构是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其核心解决的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问题。央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136家,已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等公开信息的全覆盖。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征信信息事关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企业征信信息事关企业商业秘密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不同于个人征信极其严格的持牌管理,企业征信采取的是宽松的备案登记制。一位上海国资数据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这种宽松态度基于大多数企业有能力保护其核心数据的认知,但企业核心数据的难获取、难验真,也成为这类征信机构最难突破的障碍。

    按照央行发文,其按照“有稳定数据来源、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原则,依法为企业征信机构办理备案。不过出于审慎因素,2016年~2018年,央行曾一度实质性停止内资机构的企业征信备案近三年。2018年底开始,福建品尚征信、爱信诺征信、中博信征信、深圳前海征信、北京金堤征信等机构先后通过备案,其背后的航天信息(600271.SZ)、同盾科技、平安集团、天眼查、企查查等具有相关领域数据优势和业务协同的机构加快入局。

    此次通过备案的浙江同信征信,是2021年以来首家再获备案的民营征信机构。记者注意到,至少在2021年,同花顺已经进入了企业查询领域。根据同花顺2022年半年报,同信征信已经纳入财务并表。2021年公开信息显示,同花顺旗下的定位于“同花顺旗下大数据企业信息背景征信查询平台”的企洞察APP,已经形成覆盖信息查询、风险预警的一系列功能。

    从企业查询到企业征信,是水到渠成的发展路径。除了已经获得备案的天眼查关联公司,据前述征信咨询人士透露,万得在2020年也曾对此备案表达过兴趣。

    资深征信与大数据研究人士、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告诉记者,此前企业征信一直是弱监管,但有段时间想备案的机构太多,一拥而上,但这些公司业务并不太涉及信贷产业链,出现了炒作倒卖苗头,因此监管有所顾虑。事实上,企业征信是一个非常狭窄的市场,在国内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很难开展作业,常作为大型企业的某一块分支业务,需要有数据源优势,以及生态和业务线良好协同。

    一位企业征信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实践中,拥有数据开发和建模优势的国有大行或一些头部金融机构更倾向寻找拥有直接数据源的机构“直连”,而一些拥有核心数据的委办部门也不希望数据落入没有强大背景的第三方手中,因此不少企业征信机构的境遇一度非常尴尬。

    政策窗口寻找商机

    如今,征信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已不一样。在《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刚性的合规压力下,金融机构必须要找合规持牌机构进行合作。

    上述企业征信机构内部人士就告诉记者,其机构提供的报告模板中有一些信息由于涉及上下游企业商业机密,在监管审核中被提出需要改进。“此外受益于征信新规,数据方必须经由征信机构再到银行。目前通过一些企业征信领域走通道或仅仅粗加工一下的市场价也在8万~12万/年。”

    相比于市场趋之若鹜的个人征信牌照,对企业征信具体应该做什么,即使是很多市场参与者也未必深刻理解。

    作为舶来品,1987年,国际老牌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将这项业务引入到国内来,开创了中国企业征信业务先河。当时的背景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跟中国企业进行贸易投资合作,就需要调查中国企业的资信情况。中金分析团队认为:“邓白氏编码+专有数据+完备的评分体系+权威机构的认可”成为这家企业征信代表公司成功发展的基石。

    根据中金研报,数据类型上,邓白氏收集的企业信息和提供的信用数据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历史和营运数据、公共记录信息;包括破产、法院判决、质押、诉讼等;财务能力评价和商业信用评价;财务指标信息(部分)包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等,以及贸易支付信息等。这类数据的复杂程度也远超过个人征信维度。

    刘新海告诉记者,企业征信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一种专业征信,每个行业的模型不一样,很难规模化复制能力,给出统一的评级体系。此外,小微企业数据信用信息财务信息严重缺乏,而对比个人数据,企业违约绝对值有限,缺乏建模必要的海量数据。“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较低,企业征信无法依据这些数据做出有效判断。”

    这也让中国的企业征信市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邓白氏”式的机构,甚至没有一家堪称“头部”的机构,在130余家备案机构中,活跃的可能只有几十家。

    根据央行10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央行企业征信系统接入金融机构3811家,收录9874.6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日均提供查询服务27.3万次。2022年前8个月累计提供信用评分、反欺诈、企业画像、联合建模、决策支持等征信产品征信服务达52亿次。

    前述征信机构内部人士透露,其中联合建模是大头,数据业务和报告查询占比不小,还有一些机构因为征信新规开始做通道业务。

    改善小微企业的征信“准白户”状态是央行推动企业征信发展的一大初衷。近年来,央行积极推动地方试点,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尝试通过市场化机制,运用从地方部门采集的小微企业数据,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做出全面评价,改善小微企业征信服务。因此,民营企业征信如何与地方征信平台作出差异化,在所在的垂类领域深耕,真正服务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是关键。

    据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了解,由于无力挑战个人征信牌照,一些持有企业征信牌照的大数据公司已经在尝试做小微企业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但需要注意由于小微企业的性质多是个体工商户或者高度依赖企业主个人信用,因此可能还会与个人征信出现交集。

    在刘新海看来,国内企业征信机构应该致力于打磨更精细化的征信产品。比如通过复杂网络建模来做企业关联性风险分析。“市场价值很大,但能提供的机构非常少。”但他也认为,目前征信新规实质上给企业征信机构撕开了一些新的商业空间,金融机构“绕开”征信机构的条件消失了,如果能拿出优秀的产品,企业征信机构有可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何为优秀的企业征信产品?此前有征信专家也指出:企业信用管理最终价值体现在促进业务,扩大业务与自由现金流的双增长。很多企业家不了解,认为信用管理工作或者信用管理部门只产生消耗,不创造利润,其实这是误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专题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保险
   第16版:保险·信托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
   第22版:地产·家电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千亿金融工具到位 城投迎来“撬动资金”
民营企业征信再获备案 各路资本筹谋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