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辑北京报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当中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对各国来说,越早采取应对措施,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所付出的代价越小。”海望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孟隽逸提到,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下,中国市场的优秀投资人须具备穿越周期的眼光。对一级市场投资而言,应着眼企业本身,调整投资回报预期,控制风险敞口,精耕某个行业。
“F1史上最伟大的车手埃尔顿·塞纳曾经说过,天气好的时候是不可能完成15次超车的,但‘雨战’的时候却可以。因为机会总是存在于一些转折中。”作为F1车迷,孟隽逸提到,全球经济衰退下,对投资人来说,现在或正是塞纳口中的“雨战”,正是投资领域的“超车时点”。
“天气好的时候不可能完成15次超车”
“寒冬来临的时候,我们应学会接受和习惯寒冷。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正重新审视企业的商业模式——由之前市场一直追捧的资本高消耗型、高估值企业转向收入和利润增长更持续的企业;资本对创新的认知由之前的模式创新转为具有更高护城河的‘硬科技’创新。”孟隽逸强调,这是一个更健康的转变,“寒冬”或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时机。
在此背景下,孟隽逸认为,投资人需要厘清宏观经济形势与创业、企业经营发展乃至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程度。首先这种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和直接。例如被投公司,尤其是早期被投公司与其担忧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如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更精益求精。其次,股权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同步。例如中国一级市场的项目从投资到退出,短的3年,长的13年,平均需要9年左右。
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下更好地穿越周期?“首先要降低投资回报预期,并控制好风险敞口。”孟隽逸提到,其次,应该乐观看待当前的变化。在他看来,现在就是塞纳口中的“雨战”时期。
投资“卡脖子”技术
客观而言,“当前股权投资面临两大难题:退出难、募资难。”孟隽逸提到,相较过去,退出面临估值定价变化调整下IPO破发的可能。募资则因为股权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显现,表现为结构性的募资难。
在此低谷时期,投资机会到底存在于哪些行业和区域中?
整体来看,孟隽逸提到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逻辑在转变,关注商业模式转向、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技术、“卡脖子”技术等相关企业。“关注整个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的企业,尤其是科创板推出后,这类企业的投资回报亮眼。可以说投资前移、投资创新是当前趋势。具体技术和产业方面,包括5G、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芯片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生物基因技术、绿色技术方面均拥有广阔前景。这将是中国未来一级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
此外,“从顶层设计上看,未来重大的技术装备攻坚工程、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三个方向可为股权投资方向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这一高品质发展道路上,供应链、产业链国产化大有可为。当前基础材料、关键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国产化率偏低,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都是未来股权投资最热门和最有前景的方向。”孟隽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