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海霞 孙吉正北京报道
当下,中国奶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乳业之间的争夺也进入下半场。
日前,各家乳企的三季报成绩单出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三季报来看,整个乳业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也预示着接下来企业之间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从目前到之后的一两年来看,乳制品行业和奶粉行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消费刚性。大多企业在新一季度的战略有所调整。另一方面,即将进入年底,迎来乳品消费旺季,乳品行业消费市场趋势在这一阶段内被看好。
竞争加速
基于三季度成绩单,各家乳企也对新一轮的战略进行了调整。
随着10月过去,三季报的业绩披露也戛然落幕。
根据Choice数据,目前A股有30家乳业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6家盈利、4家亏损。其中,贝因美、妙可蓝多、均瑶健康的营收增幅表现亮眼,分别为45.78%、21.78%、20.62%。
其中,“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1月~9月营收为38.29亿元,同比增长21.78%;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0.21%。阳光乳业1~9月营收为4.24亿元,同比减少9.54%;净利润为9258.83万元,同比减少13.61%;皇氏乳业前三季度实现由亏转盈,净利增长达220.2%。
对于此次乳企成绩单,乳业人士王拓(化名)认为,虽然大多数乳企为盈利的状态,但各企业之间数据还比较悬殊,净利润在几十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几家,还有一些净利润不足一亿元的企业。
“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乳企所用的原料价格出现上涨,这导致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当下市场竞争压力变大,乳企投入的市场费用也有所增多。”王拓表示。
基于三季度成绩单,各家乳企也对新一轮的战略进行了调整。
伊利股份董秘邱向敏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伊利已经开始积极备战春节旺季,预计四季度收入有望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同时全年利润率不下降目标不变;光明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黎表示,接下来将在新鲜品类上聚焦重点区域,建立标杆市场,进行重点品牌的高频投放,继续提升重点产品品牌力。
“即便一些乳品企业的业绩增幅没有达到资本市场的预期,但总体来说,乳品行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好的增长态势,这也就造成在经历了一次次跌宕后,逐步出现恢复性的回升。”宋亮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党的二十大结束之后,乳制品行业受到政策红利的拉动。另外,更多的是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出台后,整个消费市场的复苏迎来利好。
具体到市场层面,王拓对第四季度乳品市场表现保持乐观态度。他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5.8%,同时今年春节备货提前,对液态奶市场第四季度保持乐观,预计四季度液态奶市场将探底回升。
寻找下半场新机会
如今,乳企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想要争夺更多的蛋糕就必须寻找新机会。
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并不能阻碍乳企前进的步伐。受疫情影响,民众对营养健康、提高免疫力的关注度大幅提高,乳制品消费需求逐步上升,迎来了很多发展机遇。
根据欧睿数据,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16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38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0%。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乳品市场将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00亿元。
如今,乳企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想要争夺更多的蛋糕就必须寻找新机会。朱丹蓬表示,“目前,中国乳业进入了‘高、精、尖’的节点,不难看出,现在的乳企在往细分化、高端化、功能化方向发展,这也预示了整个中国乳业产业结构的提升。”
具体到市场层面,可以看到,对细分品类的布局成为当下乳企的共识,在奶酪品类的发力尤为显著。
据了解,奶酪业务在我国市场起步较晚。在2019年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时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也指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一块奶酪兴盛一个产业。让消费者从“喝奶”向“吃奶”转变。受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奶酪认知度提高以及餐饮需求多样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奶酪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
欧睿数据显示,国内奶酪市场近年平均增速为20%~25%。奶酪赛道的潜力也引得传统乳业品牌蒙牛、伊利、光明等“下场”。
10月3日,伊利集团旗下新西兰威士兰乳业与新西兰乳企生产黄油、奶酪等乳制品的老牌企业Canary Foods进行股权交割,完成对Canary Foods100%股权的收购;10月23日,澳优宣布以1.3亿元收购荷兰羊奶酪公司Amalthea Group50%股份;此外,国内近年也涌现出不少新兴奶酪品牌,如奶酪博士、妙飞、芝仕坊等。
艾媒咨询方面认为,目前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距离,随着消费者乳制品的消费频次和消费类型将逐渐增多,中国干乳制品市场将迎来高增速。
除此之外,当下产品高端化已成为趋势。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城市家庭样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常温乳品基础产品、常温乳品中端产品和常温乳品高端产品销售额均有所增长,其中基础产品和高端产品增速较中端产品更快,高端产品渗透率较高。
自2005年,蒙牛特仑苏诞生,拉开国产奶的高端化序幕。如今,从饲料、牧场、牛种、原奶到奶产品、成分、加工技术乃至包装,为了给用户提供一杯更健康的奶,乳企内卷升级。
其中,产品功能化是其高端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将目光放到现在的乳制品市场,不难发现,无论是酸奶还是白奶,被赋予功能性的乳制品正在不断增加。功能上从补钙、无乳糖延伸到了助眠、美容等概念,可选择的产品、口味也越来越多。
乳制品业内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当下,在牛奶中额外添加功能性成分颇为常见,比如添加胶原蛋白、玻尿酸等成分。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等巨头都已布局开发研究功能性的乳制品,有针对儿童群体、女性群体的,还有针对糖尿病、高血压与老年人群体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乳业的高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前宋亮曾表示,“高端化是从基础营养转向专业营养,符合全球食品发展趋势,未来乳企将通过配方、工艺的升级,赋予乳品更多的功能性。但高端化依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稀缺资源的积累,且消费者消费力及认知亦需要培育,故高端化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