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续专项债稳经济 7399亿政金工具投放完毕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升,前10个月同比增长8.7%。

    视觉中国/图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2022年度最后一个月,财政政策在增量举措应出尽出的背景下,市场的关注重点转向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和7000多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情况。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今年以来,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并形成有效投资,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国务院要求,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要在10月底完成投放,从目前各方发布的数据看,专项债结存限额已在11月初基本完成发行任务,这使得政策性金融工具成为促进基建投资的重要举措。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其中一项会议内容,是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在11月30日前实现基金工作第二阶段项目全部开工的目标,确保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要任务。

    基建增速维持高位

    数据显示,1~10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

    进入四季度,伴随出口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而出现的下滑态势,中国经济支撑重点转向基建投资,这加速了基建投资增速重回两位数时代的节奏。

    相关数据显示,1~10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1.4%,较1~9月上升0.2个百分点,较2020~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加快9.5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看,基建增速出现快速增长主要受项目端和资金端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统计数据看,我们发现今年以来,项目端呈现了储备足、开工快的特点,资金端则是专项债唱罢、政策性金融工具登台,这为基建增速的持续恢复创造了条件。”罗志恒说。

    据悉,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加快了项目前期储备与审批工作,并推动基建项目尽快开工。目前在国家发改委督促下,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了“储备-开工-建设-竣工”的滚动接续机制,这加快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速度。

    统计表明,1~10月,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项目97个,总投资14233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是去年同期的2.9倍、是去年全年的1.8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0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有效投放,交通水利、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升。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下半年以来,广义财政成为发力主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基建持续高增的态势。目前广义财政工具即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包括5000亿元专项债限额,其积极发力为经济大盘的企稳发挥了作用。

    “在上述财政举措支撑下,2022年下半年基建增速将维持高位。我们预计,全年基建增速可达10%以上。”高瑞东说。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经济的关键举措,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积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增量工具接续发力

    截至11月23日,2022年共有2782.6亿元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占发行规模的比重仅为6.9%。

    然而,伴随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成,下半年国务院充分挖掘增量政策工具,其中颇受市场关注的是政策性金融工具,这成为接力专项债补充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的一项措施。

    据了解,今年7月底,国务院部署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并成立了由1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截至11月中旬,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对于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的作用,一组数据也成为佐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在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1~10月份增长8.7%,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1~10月份增长9.7%。

    目前,国家发改委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随时推荐”的思路,严格落实项目在投向领域、前期工作、负面清单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迅速组织筛选了一大批备选项目,推荐给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由银行按市场化原则独立评审、自主决策,从中选取项目投放资金。

    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市签约项目共35个,签约金额超过240亿元,所有签约项目预计11月底前全部开工。

    农发行表示,基金第二期重点支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个经济大省,投资项目412个,金额676.37亿元,金额占比68%。进出口银行向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投放252亿元,占比50.4%。

    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日调度日督促,争取所有项目按期开工,对的确不能按期开工的项目按程序调整,同时要组织开展好“回头看”有关工作,督促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并了解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对于政策性金融工具接续发力支持基建的效果,罗志恒认为,相比于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分配更为灵活,可以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内的、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尽快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并将资金资源向经济大省、重点省市倾斜,这会助力相关省份挑起稳经济大梁的重担。

    除此之外,相比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撬动的资金规模也更大。

    一直以来,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最多为25%,且由于要求严格,市场符合标准的项目也较少,截至11月23日,2022年共有2782.6亿元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占发行规模的比重仅为6.9%。

    罗志恒介绍,相较而言,政策性金融工具定位为重大项目的资本金补充工具,受约束相对较少,加上政策性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积极推进落实相关项目的配套融资,从实践来看,其发挥的杠杆作用要远大于同等额度的专项债。

    伴随上述两项增量政策工具的相继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间的临近,这使得市场对新一轮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也充满期待,对地方政府来说,2023年增量政策工具将有哪些空间持续释放,也值得更多关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新金融
   第11版:金融市场
   第12版:信托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5版:地产·文旅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地产
   第18版:家电·物业
   第19版:医药·健康
   第20版:能源·化工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游戏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汽车·物流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商业案例
   第32版:广告
接续专项债稳经济 7399亿政金工具投放完毕
11月制造业PMI为48% 专家预计12月或将出现边际改善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