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伴随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低迷,削减成本正在成为多家头部大厂的应对选项,由此引发的裁员潮也在蔓延。
12月3日,全球多家科技媒体报道,晶圆代工商格罗方德将裁员超过800名员工,约占该公司全球逾15000名员工的5.3%,消息随后获格罗方德公司的邮件确认。据悉,此次裁员将主要集中在非制造业职位,计划在2022年年底之前进行。
而在筹划裁员规模方面,格罗方德的人数并不算多。两个月前,由于个人电脑市场放缓,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也启动了针对上千人的裁员计划。此前,CEO帕特·基辛格曾表示,人员优化将是未来降低公司成本计划的一部分。
同时,芯片设计巨头ARM也身处此次半导体裁员潮的浪尖。早在今年10月初,《金融时报》指称ARM已将其英国员工人数减少了20%,累计达700人。考虑到ARM在英国以外的全球员工人数也同时减少了550人,此次总裁员规模涉及1250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厂商虽未言明裁员,却以另一种形式贯彻降本增效的意图。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今年10月,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致员工信件时提出,除量产在即的3nm及3nm以下研发制程的相关人员外,鼓励其他员工多与家人相处,休假充电。
业内对此轮半导体巨头裁员有着更为多元的解读。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进入另一阶段。在削减成本压力下,很多巨头不得不以裁员应对危机,而在更深层次,裁员也预示着整个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削减成本好过冬
为了做好“过冬”的准备,半导体巨头纷纷祭出了削减成本的举措。
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出的数字化需求,曾一度令半导体产业经历供不应求的繁荣期。但从2022年开始,市场由产能短缺转为过剩的态势已然传导至半导体全行业。市研机构Omdia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在连续增长8个季度后,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收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第三季度则延续颓势,同比下降了7%。
在此背景下,为了做好“过冬”的准备,半导体巨头纷纷祭出了削减成本的举措。其中,作为产业链上游代工领域的龙头,台积电释放了明确的信号。魏哲家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受全球半导体需求疲软以及通胀导致的成本上升等因素带来的产能扩张计划调整影响,台积电预备将2022年的资本支出预期从至少400亿美元下调至360亿美元。
而几乎在同期,英特尔也对外公布了削减开支计划。由于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较上一财年同期同比下降了20%;净利润下降85%。帕特·基辛格表示,英特尔将努力在2023年实现3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到2025年年底时将年化成本削减和效率增益提高到8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
两家巨头几近一致的反应,也为整个行业做出了注脚。半导体产业分析师季维向记者表示,需求的逆转加剧了市场的不景气,尤其是从2021年年底开始的砍单潮,目前已经影响到设计、制造、封测、设备等所有环节。
“裁员是削减成本最直接的手段。”季维表示,半导体公司的人员配备与市场周期呈现强相关关系,为扩张期而设的人员岗位在市场收缩时期常常存在大量冗余,而市场销售业务部门是最容易遭受裁撤的部门。
除裁员外,季维指出,削减招聘岗位也是常用的办法。以英伟达为例,在遭受了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下滑19%的挑战后,公司CEO黄仁勋在内部信中向员工作出保证,即使营收不及预期也不会裁员。但公开信息显示,其招聘的岗位却已大幅减少。
此外,最为柔性的做法则是台积电的休假式“减员”。季维预计,由于仍是代工市场订单最为紧俏的厂商,台积电短期内还不会采取裁员的方式,但如果市场低迷期延续,不排除其未来裁员的可能。
“硅周期”再临
进入2022年后的六个月,全球半导体芯片销售额持续出现放缓,成为自2018年以来增速放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裁员的浪潮汹涌,于行业巨头而言更像是一次应对危机的自我调整。而在更大的产业背景下,也预示了新一轮“硅周期”的再临。
在业内,所谓的“硅周期”是指半导体业的繁荣与萧条的一轮交替,通常以四年为一个周期。据中金公司统计,近20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了4~5轮“硅周期”,而供需关系是造成“硅周期”的主要因素。
在新一轮“硅周期”中,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被认为是最大的驱动因素,由于远程办公与数字化需求的刺激,全球PC市场迎来爆发,这也带动了半导体市场的崛起。IC Insight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了约10%,其中PC芯片的市场需求增长是重要的贡献因素。
但随着疫情持续以及地缘冲突加剧,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由此也导致了智能手机和PC的消费趋冷。Canalys与IDC数据显示,今年4~6月,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9%,PC的全球出货量减少15%。因此,Gartner也在今年7月底首度将2022年半导体市场增长率由此前预测的13.6%下调至7.4%。
“这一轮周期严格算只有不到3年,短于平均周期,主要还是产能短缺拉高了制造侧的预期,使其快速增加了产能提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CHIP全球测试中心中国实验室主任罗国昭向记者表示,这也让提前到来的衰退显得更为急促。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显示,进入2022年后的六个月,全球半导体芯片销售额持续出现放缓,成为自2018年以来增速放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也成为造成此轮半导体裁员的深层原因。在罗国昭看来,任何一次“硅周期”的变化,都要伴随产业的自调整。在半导体市场,产能过剩后的市场低迷,会最终促使半导体企业减少运营支出,导致人员裁减,而最终让“硅周期”回到新的增长起点。
危机之后的机遇
从更长周期来看,半导体产业已变成朝阳产业,波浪式创新还会继续推动整个市场发展。
在Gartner先前给出的预测中,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低迷将持续到2023年,这也意味着近来裁员潮才刚刚开始,随着巨头的脚步,更多产业链的企业或将优化团队。但危机之下,机遇也在孕育。
在探寻此轮半导体衰退的原因时,多位业内人士此前曾向记者表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下滑,是导致半导体出货量下滑的直接因素。但显示面板的市场数据侧面反映了目前这一市场的复苏迹象。公开数据显示,全球面板厂产能利用率在今年10月回升至约65%,中国液晶面板市场的这一指标也升至70.6%,且多尺寸价格走稳或上扬。
另一个有望触底反弹的市场则是智能手机。IDC研报指出,随着智能手机供应链放缓时间达一年半,市场最坏时期已过,芯片短缺缓解、换机需求提升等因素刺激下,智能手机市场库存正趋向正常化,颓势或止于今年下半年,明年下半年市场有望恢复正常。
而在微观数据之外,宏观规律会起到更强的作用。“放到近20年看,半导体市场衰退的时间从没超过一年。”季维表示,影响“硅周期”的因素本质还是需求,而随着全球疫情进入收尾期,智能汽车、数据中心正在成为新的增量市场,这些都在加速半导体行业的复苏。
在最近举行的行业会议上,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表示,2021年半导体行业产能供不应求,2022年却因全球经济下滑而出现短暂回落,但从更长周期来看,半导体产业已变成朝阳产业,波浪式创新还会继续推动整个市场发展。
国际机构给出的预测更为乐观,IDC分析师马里奥·莫拉莱斯在今年年中的半导体市场研讨会上表示,在新的增长需求驱动下,世界半导体市场在今后10年内将翻一番,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全球半导体市场仍有着积极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