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郭建杭
供销社重构零售体系的步伐越来越快,而农商行(农信社)+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在2023年也将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
回顾2022年,各地农商行与供销社之间的合作数量升级。
2022年8月,天津农商银行与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农商行、市供销总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三社”携手助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2年5月,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与重庆农商行在长寿区云台镇举行“三社”融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外,农商行与供销社的合作也更加密切,如2022年5月,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投资入股晋江农商银行,晋江农商银行在全省农信系统中首家实现供销社、经联社“双入股”。2022年11月,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供销社入股沙县农商银行,做实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对于农商行与供销社的合作,嘉禾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卫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新时期供销社”已不再是当年一个个小商店,而是“实体店+网上服务”的立体模式,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多角度全面介入乡村振兴。
对于涌现出的“农商行+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情况,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表示,“三社”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是打造一体化农村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央政策倡导的方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在实践中,目前也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合作。具体来看,有一些地方通过股权融合的方式开展,如供销社入股成为农商行股东;更多地方是通过业务融合的方式展开,如通过业务深入交叉,在数据资源、客户渠道等方面强化联系,将金融服务嵌入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实现深入融合。相对来说,股权融合需要考虑其他股东的股权转让意愿和转让价格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业务层面的合作开展则更具有灵活性。
多主体协调探索深度融合
2022年,湖北、宁夏、重庆等地陆续恢复供销合作社的建制。2022年10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招聘公务员的通告,在全国恢复供销社的消息引发全民关注。在恢复供销社建制的浪潮下,对于供销社与各地农商行、信用社的合作关系方面,也有相关政策出台。
早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提出,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与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在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再次指导三者之间的合作方向。
2022年,各地农商行、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发挥链接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提速。从目前已有的多家农商行合作的情况来看,三者合作主要围绕建设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供销流通、农民信用体系等“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体系来展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理、环境及体制等原因,三者之间此前存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服务“三农”的合力。
某家已经与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的农商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双方签订了框架协议,合作暂时围绕农技培训课程、金融知识讲座、金融服务进乡进户等浅层的营销宣讲活动。”对于未来还会有哪些可能的合作展望,对方认为,“未来可能开展的合作是对供销合作联社及下属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上。同时,这些合作都需要建立在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未来“三社”融合的前景会怎样发展? 哪些因素将影响“三社”融合的发展走向?
何婧认为,“三社”融合是构建一体式综合化的农村服务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此外,“三社”融合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供销社、合作社和农商行(农信社)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隶属不同的监管部门,属于外部合作,面临着多主体协调的问题,需注重构建利益共同体,体现各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且不同主体的发展水平处在不同层次,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考虑规模差异性较大的主体如何有效融合。整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较多合作社还面临内部治理有待完善、财务规范性亟待提升等问题。而农商行作为地方金融法人,发展最为规范,在当地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二,各主体之间的业务可能存在一定交叉,因此在融合过程中,需探索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深度融合。如部分地区的供销社依托合作金融,已经开展了供销社领办的合作金融服务,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开展了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需因地制宜,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将内部的金融合作与外部的农商行(农信社)提供的金融服务有效衔接,提高金融服务深度。
从政策方面来看,在既有的农村服务体系框架之内,地方性的政策助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牵头将农商行、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融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多主体协调难的问题,提高“三社”融合效率。
在农商行领域内,重庆农商行对于“三社”融合探索较多。2022年2月召开的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动员会议对重庆推动“三社”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供销社、信用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以“三社”促“三农”。
重庆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道,该行携手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实际行动。按照协议,双方将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乡村脱贫攻坚及供销“五大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服务和促进全市“三农”发展。同时,双方将利用各自网点多、人员数量多、服务客户范围广等优势,以及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手段,依托“线下+线上”两个渠道,共同加强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从目前已有的“三社”融合合作内容来看,围绕党建服务、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提供资金支持等业务开展合作的较多。
例如: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供销合作社、德州市临邑县供销合作社分别与当地农商行举行党建共建活动,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农商行为供销合作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寒亭区供销合作社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对方作为金融业务的主要合作方,潍坊农商行寒亭支行为对方提供账户开立、资金结算和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
再比如,江苏省常熟市供销合作社与常熟农商行进行党建共建,并签约战略合作。双方约定将推进在农产品产销对接、金融信贷服务、党组织融联共建上有效联系、深入互动,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常熟农商行在农资产品上与供销社实现联动,供销系统农产品入驻“常银生活”计划,虞盛大米、勤川菜籽油、金唐市水产、长虹大闸蟹等数十种供销系统品牌农副产品入驻“常银生活”,为农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线上宣传销售渠道。
此外,部分农商行与供销社的合作中在金融信贷领域也有涉及。
如嘉禾农商行通过推出“福祥·供销社员卡”,强化对供销社社员的金融信贷支持;创新信贷支持项目,强化对供销社系统的产业发展金融信贷支持。向卫平提出,在供销部门发展、供销企业发展、供销社社员发展以及农资、农化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创新信贷支持项目,同时根据农产品收购季节、春耕前农资采购等不同资金需求,制定具体措施,提供相应金融服务。
在重庆农商行与供销社、农民合作社的具体合作中,重庆农商行可为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提供优惠利率涉农信贷资金,支持该社及其所属公司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和涉农融资担保业务等。
对于“三社”融合将对农商行传统的业务方式和业务手段会带来哪些改变等问题,何婧认为,第一,“三社”融合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农村金融服务难推进的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严重。在“三社”融合的过程中,通过资金结算、渠道融合、业务互通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农商行能够增进对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了解,本地政务系统的加入更能丰富数据信息来源,最终降低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强化金融服务能力,降低了信贷风险,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第二,“三社”融合有助于场景金融的开展。“三社”融合将农业生产、销售和信贷环节深入融合,依托具体的生产和经营场景,将金融服务融入农业生态体系,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务。第三,“三社”融合有助于创新平台服务能力,形成平台联动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专注农业生产,供销社在销售平台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三社”融合可将生产端、销售端的各类数据有效整合,供销社的农特产品生产销售平台可与农商行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实现农村电商与农村金融服务的合二为一,提升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