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滋养实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绘聚蓝图

第03版
绘聚蓝图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0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拆改留”到“留改拆”
沪上历史风貌区变身商业消费高地

    文/本报记者郭阳琛张家振

    站在上海市淮海中路与武康路的交叉口,一座清水砖墙装饰的大楼吸引诸多路人停下脚步,拍照合影。这便是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也是上海市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之一。

    而在武康大楼西南方,便是沪上炙手可热的潮流高地安福路。过去一个多月,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店悄然进驻这条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智己L7、蔚来ET5、凯迪拉克LYRIQ等热门车型随处可见,并与网红品牌共同开展联名活动。

    历史沉淀与现代风情在冲突中兼容,正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所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武康路和安福路所在的衡复风貌区,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更新,为保留原有风貌元素更新工作,甚至精细到单栋建筑,因而成为潮流品牌与各类首店的集中地。

    “衡复风貌区保护规划至今已见成效,其成功之处也在于维护了城市的烟火气,保持了区域的动人魅力。”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表示,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标志着城市规划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持续思考与关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延续历史这一议题。上海市是一座有意思、有魅力的城市,在多年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沉淀了这座大都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树立城市更新标杆

    面积仅7.75平方公里,却囊括了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和巴金故居等诸多优质建筑,这便是上海市著名的衡复风貌区。风格迥异的中西式精美建筑,记录着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蕴藏着上海市近现代历史和文脉。

    相关数据显示,仅在衡复风貌区徐汇部分,便有优秀历史建筑约950幢,保留历史建筑1774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其他历史建筑1424幢。这些历史建筑以花园住宅为主,在1949年前建造的房屋中就有花园住宅1451幢,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约占上海市全市的46%。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7年,衡复风貌区便成为上海市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作为全国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衡复风貌区在今年9月入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沪上10大城市更新案例”。

    “城市更新应解放思想,创新路径,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走向高品质的更新发展,从增量型发展走向存量型发展。”伍江分析认为,衡复风貌区遵循“慢工出细活”的规律,强调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同时,要尊重房屋历史上形成的差异性,鼓励设计创新,切忌大尺度成片统一的更新模式,延续衡复风貌区的空间多样性。

    例如,在2018年,以武康大楼这一地标性优秀历史建筑为“试验田”,围绕“三减三增”的基本理念以及“打造全球城市衡复样本”的总体目标,徐汇区通过精品项目化建设探索衡复风貌区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修缮武康大楼主要使用修补、替换、重做等施工技术,确保所有修缮部位修旧如旧。同时,参考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并对大楼建筑的诸多细节进行考证研究,根据历史原样复原,在保证外观美观、内部实用的同时,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可识别性。

    “此次‘微更新’遵循的原则是‘中药调理,不做西医的外科手术,更不下猛药’。”上述协会负责人表示,针对老建筑漏水多、环境差、管线乱等问题,工作人员通过绿化景观提升、电梯更新、厨卫综合改造、走道管线梳理等方式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而针对大楼外立面附着物一再增多问题,修缮工程狠做“减法”,将二楼的空调机架全部移至内天井,并将二楼以上所有空调机架位置进行了规整,做到“横平竖直”,同时将外立面雨棚、晾衣架全部拆除。

    首店经济澎湃动能

    随着城市更新持续推进,衡复风貌区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上海市新的商业消费高地,Aesop、lululemon、Ralph's Coffee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落地于此。

    从2022年8月官宣将中国内地首店落户衡复风貌区东平路,到11月底正式开业,澳大利亚护肤品牌Aesop东平路首店的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从东京、首尔再到上海,Aes-op的门店通常都选择在城市中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地方。”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商业及零售服务部高级董事钟芳芳告诉记者,东平路坐落着十余座花园洋房,曾聚集了几代风云人物,其中的魅力和价值无法复刻。“Aesop的融入也将为东平路带来新的活力,为街区商业增光添彩。”

    无独有偶,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选择与Aesop比邻而居,在东平路开出了在上海市的第16家门店,也是首家街区独栋门店。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交易及顾问业务主管、高级董事招启怡表示,在过去,lululemon等国际品牌大多数会将门店选址在购物中心。2020年后,经过与这类品牌的互相沟通,他们开始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历史风貌区。

    究其原因,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房产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崔霁看来,伴随着前些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也得以快速扩张,以致在部分地区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在我国商业地产总量已不存在普遍缺乏的现象,商业项目竞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存在着现有商业业态无法完全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崔霁指出,近年来,商业业态更新提升的案例不断涌现,许多商场由传统的零售业态向体验业态方向升级更新。集中连片式开发对于发展旅游、商业、地产等业态,推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明显,以衡复风貌区为典型代表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也成了地区名片,商业价值正不断凸显。

    在招启怡看来,老上海的经典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国际前沿品牌融合,让衡复风貌区与品牌之间相互成就。同时,国际前沿品牌在离开同质化的购物中心后,也能在社区间与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互动,甚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车企入局“抢戏”

    “现在的车企越玩越出圈。前几天在武康路逛街偶遇智己L7在做活动,一路往安福路走设有多个打卡点,只需要集齐3个不同颜色的盖章,就能领到一个单肩包。”上海市民陶先生感慨道。

    陶先生告诉记者,智己L7外观造型比较犀利,特别是大灯设计很激进,回头率很高,还可以自定义投影图案,增加了人与车互动,而侧面和尾部线条也比较优雅,“在近距离体验后,我最终决定到门店进行试驾。”

    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智己汽车以智己L7为媒介,在武康路和安福路区域开展的系列活动,旨在倡导智己汽车“智能科技与人文艺术交融”的美学,以人文、艺术、有趣、友好的方式,推广一种更美好、更值得向往、属于智能时代的生活。

    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看来,消费者在看车的同时可以欣赏历史文化美景,这符合现代人追求效率的生活习惯。车企能够在进一步吸引人流量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曝光度。

    据介绍,智己生活节包含智己咖啡日、IM Chauffeur、IM Inspira-tion智己灵感限时特展等9大活动。其中,在IMChauffeur活动中,智己L7巡游车队将穿梭于上海市历史风貌街之间。

    “在充满历史风情的武康路上,人们更能感受现代科技与深厚人文的相融与碰撞,从全新的视角看见智己带来的多元改变,更多层次地理解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汽车之间产生的联结,更深刻地感受到智己汽车以人为本、充满温度的科技。”上述智己汽车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无独有偶,过去一个多月,蔚来ET5和凯迪拉克LYRIQ等热门车型也纷纷驶入武康路、安福路等“梧桐区”。

    记者从蔚来汽车方面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天空融汇成ET5车身9种颜色,而HARMAY话梅作为一家以工业风空间为底色、集合无数种全球彩妆护肤好物的美妆零售店,原本就汇聚了超多色彩元素。因此,蔚来将ET5的色彩灵感融入其中,将这里变成了一个限时快闪店。

    而智己汽车则选择与武康路、安福路的集雅Gathering、Plusone和老麦咖啡店等知名独立咖啡馆联名企划,通过推出智己限定美式咖啡,让消费者更多地感受智己品牌的生活态度。

    “汽车品牌与网红快消品牌联名举办活动,也是为了互相引流。”张翔认为,流量是当下汽车营销的关键之一,在流量提升后,成交率和订单量也会水涨船高。随着汽车逐渐成为刚需产品,让消费者看到、了解汽车品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绘聚蓝图
   第03版:绘聚蓝图
   第04版:绘聚蓝图
   第05版:滋养实业
   第06版:滋养实业
   第07版:滋养实业
   第08版:滋养实业
   第09版:滋养实业
   第10版:滋养实业
   第11版:滋养实业
   第12版:滋养实业
   第13版:滋养实业
   第14版:滋养实业
   第15版:滋养实业
   第16版:滋养实业
   第17版:滋养实业
   第18版:广告
   第19版:滋养实业
   第20版:滋养实业
   第21版:驱策创新
   第22版:驱策创新
   第23版:驱策创新
   第24版:驱策创新
   第25版:驱策创新
   第26版:驱策创新
   第27版:驱策创新
   第28版:驱策创新
   第29版:消费新局
   第30版:消费新局
   第31版:消费新局
   第32版:大事记
武汉楼市迎“年底大促”自住改善需求人群或将加速入市
沪上历史风貌区变身商业消费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