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茹阳阳吴可仲
近年来,伴随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面爆发,上游锂资源供给持续偏紧,锂价涨势如虹。
上海有色网(以下简称“SMM”)价格信息显示,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由2020年7月末约4万元/吨的谷底,攀升至2022年11月中旬近57万元/吨的峰值,不足两年半时间上涨逾14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身价飞涨的锂,在制造“资源焦虑”的同时,亦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带动产业链利润整体向上游偏移。W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A股27家锂电池上市公司毛利率在-7%~46%之间,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均出现下滑;而天齐锂业(002466.SZ)等9家锂资源上市公司毛利率则高达39%~92%,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锂作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关键上游原材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潮中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渐成焦点。
蔓延的“资源焦虑”
“此轮锂价大涨,主要是因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向记者表示。
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于2015年突破10万辆、2018年突破100万辆;2019年小幅回落后,2020年下半年开始重拾升势,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11月销量分别高达137万辆、352万辆和607万辆。
纪雪洪讲道,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高达160%,2022年预计也将近100%,如此高增速急剧放大了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但受限于上游锂矿扩产周期较长,产能增长跟不上下游需求的步伐导致了锂价大涨。
SMM信息显示,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由2020年7月和8月的3.98万元/吨,一路上涨至2022年3月和4月的50.3万元/吨,小幅回调后于2022年11月中旬攀至56.75万元/吨的高点,两年零4个月上涨近14.3倍。其间,氢氧化锂、金属锂等锂产品价格也全线上扬。
“供需错配是主要原因。”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向记者表示,持续反复的全球性新冠病毒感染影响锂、钴、镍等原材料的开采与运输,伴随地缘政治因素,增加了供应的不稳定性。同时,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企业备库需求增加,叠加市场炒作等因素,造成了原材料价格飙涨。
纪雪洪表示,其实当前困扰汽车行业的“缺芯”与“贵电”问题有相似之处,都是因产业链之间未形成共识,下游需求爆发超出上游预期所致。追溯来看,由于行业产业链较长,上下游沟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够顺畅和透明,这也加剧了资源的紧张。
伴随锂价的飞涨,行业内弥漫着“资源焦虑”。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产业链的“资源焦虑”最早是因锂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同时这也推动了国内企业的“抢矿潮”。
“2021年下半年,锂价有过一轮急速拉升,造成当时众多业内企业措手不及,之后‘资源焦虑’便开始蔓延。”行业研究人士张晓文告诉记者,谷底4万元/吨的锂价本就属非理性价格,后来在下游需求强劲推动下又快速摆向另一极端。宁德时代曾几度放话要“暂停采购”“暂停扩产”和“缩减规模”。
五矿证券研报表示,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一季度,下游终端需求爆发遭遇上游资源供应弹性缺失,将锂价推至高位。而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资源端现有项目开始扩能响应,但新项目的进展显著慢于预期,供需烈度支撑第四季度锂价创出新高。
“澳洲锂矿已由初创矿商走向新兴巨头时代,供应侧高度集中。同时,澳大利亚锂矿巨头皮尔巴拉在2021年7月引入铁矿石拍卖模式,用零散的拍卖量撬动了数十万吨级的锂精矿长协市场,这也促成了上游价格的快速上调。”该研报强调道。
上游的好日子
纪雪洪介绍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链大体包括四个环节,从上游向下游分别为:锂矿和锂盐、锂电池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电芯和电池系统(动力电池)、新能源车辆。
“资源端是当下产业发展的瓶颈,上游企业这两年的日子非常好。”纪雪洪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A股27家锂电池上市公司毛利率区间为-7%~46%;9家锂资源上市公司则高达39%~92%;19家正极材料、5家负极材料、8家隔膜和10家电解液相关上市公司分别为8%~34%、19%~36%、14%~50%和5%~51%。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变动情况来看,锂电池公司整体出现显著下滑,如宁德时代由28%降至19%,亿纬锂能(300014.SZ)由29%降至16%;而上游的锂资源公司均大幅提升,天齐锂业由41%增至86%,赣锋锂业(002460.SZ)由21%增至56%;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领域公司的变化则不显著或不一致。
“整体来讲,越靠近上游利润越高,越靠近下游利润越低。目前,下游整车环节总体不盈利;中下游电池环节会好一些,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毛利率大体保持在20%左右;中上游电池材料环节,维持着同电池环节相近的毛利率水平;最上游资源环节的毛利率则非常高。”纪雪洪讲道。
张晓文表示,锂价暴涨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显著地向上游倾斜。而增加的成本,部分被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消化,部分由终端消费者承担。“不过由于整个市场处在快速增长中,产业链企业虽然毛利率下降,但利润绝对值并未减少。”
张晓文认为,短期内由于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上游锂价大涨确实对某些环节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伤害。然而,随着传导机制逐渐理顺,新增成本将在整个产业链重新分布,终端产品的价格涨幅较上游会少许多,消费者也会坦然接受50万元/吨碳酸锂价格下的新能源汽车。
于清教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上市场化之路,在竞争加剧、利润下行的大环境中,互利共赢方能持久,上游超额利润或难以长久维持。
五矿证券研报表示,资源为王和本土资源战略重估将持续演绎。上游具备扎实权益资源量的企业,业绩将继续充分释放。而依靠外购精矿的锂盐厂,盈利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逐季度面临压力。
至于未来锂价走势,该研报表示,中期将难以再回到过往低谷。展望2023年,短期锂价将维持高位震荡,走出“圆顶”或是“尖顶”的核心分歧,在于对终端需求增速的判断。
“传统汽车近年产销持续萎缩,新能源汽车需求近两年已被充分挖掘,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不会特别乐观。”纪雪洪表示。
纪雪洪分析道,从2022年下半年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已经形成一定量的库存,同时考虑到2023年各项政策的退坡,加之需求或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因此,站在2022年超600万辆的基础之上,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保持增长,但增速将显著回落。
争夺“白色石油”
作为未来“白色石油”的锂,是能源转型的关键矿物,在多国被定义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近年世界范围内对其展开的争夺也趋于白热化。
于清教表示,其实“锂资源焦虑”最早从2015年底就已经开始,业内的“抢矿潮”也一直都存在。近年来,除上游资源企业外,下游车企、电池厂商等也开始下场抢矿。
在全球范围内,2021年以来,法国埃赫曼集团重启的阿根廷Centenario-Ratones盐湖项目,成为欧洲企业运营的第一个大型锂资源项目;矿业巨头力拓集团以8.5亿美元获得阿根廷Rincon盐湖项目,成为其又一重量级锂资源项目;紫金矿业(601899.SH)、华友钴业(603799.SH)等国内头部矿企,也纷纷斥巨资加入锂资源“争夺战”。
能源矿业研究员、智能矿山推进会会长张立宽告诉记者,加拿大政府收紧对于外国企业投资该国关键矿产的安全审查。2022年11月初,加拿大即要求3家中国公司剥离对其相关锂矿商的股权投资。
同时,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11月下旬,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吉姆·查默斯表示,澳是锂、稀土等能源转型关键矿物的主要供应国,鼓励盟友投资可以获得更多收益,因此未来将更加谨慎地为其关键矿产行业选择投资方。
张立宽还提醒道,在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7国正式结成“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该联盟对关键矿产材料的生产和购买制定更高的环境及劳工标准,并计划未来对锂、镍、铜、钴等领域实施同样标准。
五矿证券研报指出,全球分工正在由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到加拿大的《加拿大投资法》(ICA),再到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零门槛审核”及南美三国关于“锂佩克”的讨论,世界锂资源供应体系的深刻变局已拉开序幕。
“中美博弈下,海外关键矿产投资的风险扰动将陡然增加。”五矿证券研报建议,对于中国锂资源的战略保供,首先要加大本土优质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并为出海资源企业的股权、货权保驾护航,夯实“资源极”;其次要提高收率和生产效率、打开资源丰度,重视“技术极”;此外,需同时培育规模化、模式清晰、高质量的循环回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