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后续货币政策做出部署。
会议认为,2022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1月3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看,各界普遍预计2023年主要经济体大概率会出现衰退。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预计相关投资和经营活动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我国经济有望企稳向上,呈现出内升外降的格局。”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例会强调“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一致,并预计2023年初货币政策还将延续稳增长取向,一季度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王青认为,202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不会低于2022年,将主要投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中信证券表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基调在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有出现,“精准”意味着政策工具将更注重解决经济修复中的结构性问题,“有力”意味着货币政策支持稳增长、宽信用目标更为明确。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对此,梁斯告诉记者:“2023年融资环境将维持稳健略偏宽松,为实体经济创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预计M2、社融增速有望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新增信贷规模有望续创历史新高。”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新增社融、信贷规模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分别达到30.68万亿元和19.90万亿元。其中,新增社融同比仅次于2020年,新增信贷则为同期历史最高。
王青还认为,202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不会低于2022年,将主要投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会议还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预计央行将继续活用货币政策工具箱,结构性工具发力应对经济修复中的薄弱领域,总量工具灵活适度以改善市场预期;同时,支持稳增长的整体目标下,货币政策也将有机结合总量和结构,以加大对信用扩张的支持力度。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即使2023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但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会持续推进,最快有可能在2023年1月落地。
在房地产方面,会议指出,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梁斯表示:“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有助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2022年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这能够尽快推动项目完工,切实保护购房者利益。”
王青也指出,2023年初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将重点加大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
由此王青预计,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迫切性很高。这意味着即使2023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但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会持续推进,最快有可能在2023年1月落地。
“若包括定向降息等在内的各项需求端支持政策调整到位,2023年年中前后,楼市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王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