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养老金融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不论是资金端还是投资端,养老金融均仍存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养老资金资产配置全球化较低,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同时,整体养老金规模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在提案中指出。
银保监会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改革,督促试点银行安全稳健开展养老储蓄试点工作,引导理财公司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推动养老理财业务持续规范运作,支持养老保险公司建立与养老资金长期稳健管理相适应的机制制度,在遵守养老金融基本规律和建立健全风控体系的前提下,更为积极地探索商业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加快第三支柱发展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这也催生出巨大的养老金融需求,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国整体养老金规模约12万亿元,相当于经济总量约10%,这对比接近120万亿元的住户存款明显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前的养老金体系也有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约占六成;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约占四成;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则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加速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和普及率的迫切性正在增加。”李民斌在提案中指出。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王逸夫也提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三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但整体而言居民依赖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比重相对较高,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覆盖相对有限。个人养老金账户由于推出不久,目前作用尚未体现。预计未来个人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在扩大养老金融方面存在较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建成不久,发展前景广阔。
谈到如何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李民斌在提案中从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给出建议。“参考国际经验,不同国家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领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弹性,例如在首次购房、看病或进修等情况下可提前支取个人养老金,这使个人养老金账户更具灵活性,有助鼓励民众参与,而提前领取一般会设有时间和额度限制,避免个人养老金被随意使用。建议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可作进一步优化,允许个人开立多层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于特定额度内或首次购房、看病、进修等情况下提前使用。此外,建议放宽个人只可在一家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限制,此举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扩大个人养老金市场。”李民斌指出。
在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的运营管理方面,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七届新金融论坛”上表示,要通过审慎专业长期的投资运营,使个人养老金账户实现稳定较好的收益,健康的资本市场与稳健的个人养老金运营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稳健的个人养老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来源,而健康的资本市场能够为个人养老基金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使个人养老基金账户更具吸引力、更有获得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目前居民可以选择多种方式,除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工作的人员可以参加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个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收入水平、风险偏好、老年生活预期等参加个人养老金;同时,金融机构为个人积累养老金也提供了较多的金融产品,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都是专业的积累养老资产的金融产品。”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报提出,银行把握着渠道和托管优势,可以着重实现居民储蓄存款向养老理财、养老储蓄类产品的引流;保险公司作为养老产品管理领域先行者,可充分利用长期养老保险运作与管理经验,把握稳健型、接受长期投资的养老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加大产品创设与开发力度,提升投保与退保灵活性;公募基金则具有长期良好的权益资产管理能力,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逐步落地,以及投教覆盖度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公募基金在养老金融产品中的优势有望逐渐凸显。
如何实现养老财富保值增值
随着收入及财富增长,居民对养老服务的质量及多样性需求上升。2023年2月,贝恩公司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市场白皮书》指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对养老资金的关注主要基于财富保值增值的整体规划,可投资资产在300万~1000万元的富裕人群对横跨金融产品及固定资产的综合财务管理有专门需求,而大众富裕阶层则会更多考虑多样化的养老投资组合以确保退休后的财务灵活性。
这意味着,如何实现“低风险、高收益”是养老金投资的重要课题。
“居民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购买获资格的金融机构推出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产品,但除此之外居民并不能像证券账户一样直接投资股票、债券、期货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由于个人养老金推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当前可供居民投资的同类型产品之间差异暂不明显。预计随着养老金账户发展不断成熟,产品定位将会更加细化,获准投资的底层资产范围也将有可能拓宽。”王逸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投资端来看,李民斌指出,2021年底,社保基金资产境外投资资产约2700亿元,占资产总额的9.0%;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限于境内投资;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从2021年起扩大到可投资港股通股票,此前一直是限于境内。从分散投资风险和实现长期资产增值的实际需求看,拓宽全球化资产配置对我国养老资金至关重要。养老资金一方面可通过在不同市场、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配置,发挥境外投资分散风险的功能,以减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敞口,同时可在全球寻找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项目。
对此,李民斌认为,全球化资产配置是实现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为了实现长远增值和分散风险的投资目标,建议我国养老资金可有序纳入更多境外资产,以开展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布局。香港的金融服务比较优势明显,可发展成为我国养老资金的境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议可逐步纳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及金融产品到内地养老金体系的可投资范围内。另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在多年畅顺运作下发展趋于成熟,建议跨境理财通也可逐步扩容,允许个人养老金纳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让民众可透过香港的金融平台,扩阔投资选择,达到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的目的。”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