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两会专刊

第03版
两会专刊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范城投融资 监管点名政信类信托违规风险

    本报记者陈嘉玲广州报道

    近期监管特别提示政信业务正在抬升的风险。

    “一些地方城投平台有让信托公司以政信信托项目隐藏风险的冲动,也存在信托公司违规协助地方新增隐性债务。”某信托公司副总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来,城投融资的规范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近期召开的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监管人士也在会上‘敲打’了各家公司。”

    除了隐性债务外,政信业务中的城投债投资也需关注潜在风险,包括大量城投债投资未纳入新增信政业务管理、非标转债城投债投资潜藏违规行为等。受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投资标准化城投债的信托产品需要彻底转变非标业务思维,建议压缩单券投资模式下的城投私募债投资。

    “非标转标”违规风险

    自2020年年中信托业开启融资类压降工作以来,信托公司纷纷开始“非标转标”。

    记者了解到,信托业“非标转标”与几大类资产无法割裂,如围绕土地的平台、地产,以及委贷为核心的类信贷业务。2020年至2021年期间,“非标转标”主要以房地产信托为主。2022年,政信类信托“非标转标”业务兴起。

    具体业务上,信托公司通过发行投资于单个地产或城投等融资主体公司债,以及投资金交所债权融资计划、股交所可转债的信托产品,“创新”地将传统非标融资类业务,转化成标品投资类业务或非标投资类业务,以规避监管对融资类业务额度的限制。彼时,市场上个别投资单一公司债券的信托产品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于其所投债券产品的票面利率。

    除了大量涌现的城投私募债信托产品,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永续债信托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并非“真永续”,而是暗藏着承诺2年或3年到期还本付息的“抽屉协议”。还有一些“专项债权投资信托”,这在行业研究人士看来就是“资金有对应的具体用途的信托”,将“融资类业务”包装为“投资类业务”的痕迹颇为明显。

    彼时,有信托业内研究员曾提示此类业务风险。一是从合规性来看,基础产业类信托面临监管风险;二是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地方财政紧张以及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的大背景下,需警惕基础产业信托信用风险上升。

    无独有偶,在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监管也重点提到了目前政信业务的风险,并通过四方面阐述其正在抬升的风险。一是仍有个别信托公司为承担地方隐性债务的融资平台,违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违规协助地方新增隐性债务;二是大量城投债投资未纳入新增信政业务管理,相关业务缺乏有效管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三是非标转债城投债投资潜藏违规行为;四是2022年相关非标融资已出现违约,未来信托公司政信业务违约风险呈上升趋势。

    按照监管通报,非标转债城投债投资潜藏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部分信托公司将对城投公司的非标融资转为投资,在交易所发行利率较低的城投债,并通过与城投公司签署“抽屉协议”,约定加点或其他利益交换形式来保障投资收益。

    对此,监管人士认为,该类违规行为不仅变相增加融资人的融资成本,更导致应有的担保抵押落空,进一步加大了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标品信托业务存在的问题时,监管特别提到部分信托公司“仍在沿袭传统非标业务思路”的问题。比如,一些“非标转标”业务继续变相开展非标业务。部分信托公司通过投资标准化私募债等形式,将原本非标业务包装为标品投资,继续开展融资类业务,业务实质并未改变,甚至由于标品投资缺乏抵质押物,使得投资风险更高。

    政信信托业务火热

    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2023年1月已有8起城投非标违约事件,2022年全年为32起。近期政信非标业务展业较多的山东区域非标违约事件较多,江苏部分区域亦出现定融违约事件。

    除了城投非标业务违约事件增多、监管要求重点关注城投债投资风险外,政信业务的违规在2022年同样成为监管处罚的重点。比如,2022年1月,陕西银保监局公告,由于违反规定接受地方政府担保、违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等行为,长安信托被罚款270万元;4月,湖北银保监局公告,由于为企业融资过程中接受地方政府承诺类函件,国通信托被罚款25万元;7月,江西银保监局公告,由于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及接受地方政府担保等行为,雪松信托被罚款440万元;9月,甘肃银保监局公告,由于对信托资金的投后管理不到位,未对融资人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信托资金进行有效的检查监测,造成资金被融资人股东挪用,增加了政府隐性债务,光大信托被罚款50万元。

    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孙新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政府要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政策也会出现一定弹性空间。2023年,在“稳增长”情况下,基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政信业务仍存在一定的政策空间,预计信托公司的政信业务展业依旧保有较高热情。

    据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2023年1月,新增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1730.36亿元,环比增长91.87%;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均已实现连续四个月增长。

    基础产业类信托,就是指资金投资于基础产业领域的信托计划。其中,信托资金投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被称为基建类信托,其参与实体基本为地方国企或融资平台,用资项目多由国家和政府支持,由政府验收还付款,因包含隐形政府信用,又被称为政信类信托。

    此外,政信类信托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亦是“抢手货”。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市场上不少理财师向投资者重点推介城投标债类产品。而在推介过程中,“标债的安全系数更高,几乎没有发生过违约”等话术则多被提及。

    须跳出传统非标思路

    一位从事政信业务的信托人士分析预测,投向单一城投债券的信托未来或将没有。

    “非标并非贬义,需要通过行业共同努力,降低大家对非标业务的单纯负面评价。”金乐函数金融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存量非标业务额度是持续控制的,更要走精品化路线,精细化管理投放领域、投放规模、投放交易对手,创新业务模式小步快走,提升非标业务的专业性和含金量。标品业务一开始并非信托的强项,随着市场的培养,通过“非标转标”的模式,虽然有部分违规的情况,总体上还是大大促进了投资者对标品特别是标债的认知,未来会更多地往放量、规范、差异化组合投资的方向前进。

    在廖鹤凯看来,在可预见的未来至少三年内,投向单一城投债券的信托还是会有,比例或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监管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反映市场需求匹配的转换情况。净值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投向多只债券的组合投资模式在行业中也在逐步推进,但从本质上来说这都不是能转变非标业务思维的。

    对于如何彻底转变非标业务思维、需要构建哪些方面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孙新宝对记者分析指出,相对非标而言,标准化信托业务有其自有特征,标准化业务远比非标业务复杂,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突出,需要跳出传统非标思路,从思想上进行转型,主动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对标主流券商、理财、基金等,从投资交易、研究、风控、运营、估值等方面进行能力建设。具体到城投债上,应当扬弃非标政信业务的做法,综合评估其收益、风险、流动性、久期、集中度等,并结合产品的约束进行投资。投研体系构建应该注意有适当的分工、制约和协作,核心人员的配备应当具有丰富正规的训练,经历过市场压力检验;产品的设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同时,标准化业务对后台运营支持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予以加强。

    廖鹤凯认为,在接下来的政信信托展业中,信托业须规避政信类业务集中度是否过高、表外融资是否过高、资金流向是否明晰、现金流能否覆盖、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等问题。

    中诚信托投资研究部近期在题为《信托业须关注城投信用风险》的研报中提到,信托业须规避相关风险。一是增量标品信托业务应适当降低风险敞口。组合投资模式下,净值稳定诉求较高的信托产品需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底层资产安全边际,利率债、存单、基金、高等级信用债等均为可选投资标的,可相应减少对中低等级城投债配置。此外,可压缩单券投资模式下的城投私募债投资,规避中低等级城投债净值大幅波动风险。二是存量政信非标业务风险水平可能有所上升。存量政信类业务交易对手相对下沉,弱资质城投债券再融资难度增加致使非标融资占比被动提高,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进而加剧债务风险。此外,近期城投违规融资回溯查处力度加强,有违规行为的历史融资项目存在风险隐患。因此,信托公司政信类非标业务应提高交易对手筛选标准,分散区域,加强项目投后管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两会专刊
   第03版:两会专刊
   第04版:两会专刊
   第05版:两会专刊
   第06版:两会专刊
   第07版:两会专刊
   第08版:两会专刊
   第09版:两会专刊
   第10版:两会专刊
   第11版:两会专刊
   第12版:两会专刊
   第13版:金融
   第14版:财富
   第15版:资管
   第16版:银行
   第17版:银行
   第18版:银行·新金融
   第19版:信托·保险
   第20版:快消
   第21版:区域·地产
   第22版:地产
   第23版:能源·化工
   第24版:能源·化工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医药·健康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游戏
   第32版:商业案例
AIGC搅动金融机构“有趣的工具”能否改造“严谨大叔”
规范城投融资 监管点名政信类信托违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