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党鹏成都报道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一大波重量级项目聚集在成都签约落地或是开工建设。
亿纬锂能成都项目协议投资100亿元,思越智能平板显示及半导体智能仓储装备国产化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世界500强安捷伦投资医疗器械CDMO平台落地……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产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国内外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为代表的集群正在成都加速聚集。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签约引进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78个,总投资7237.59亿元。外商直接投资(FDI)25.9亿美元,居中西部前列,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超73%。截至去年底,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15家。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环球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上,成都荣获“2022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一名。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成都以12345亲清在线为牵引,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公平的服务,着力通过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5.0版本,提出保持产业立城兴城战略定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认为,成都最核心的动力就是产业发展成功,电子信息成长为万亿级产业,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均有万亿级潜力,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正是成都市的建圈强链,持续推动了产业的扩容升级。
招商引智实现链主企业加速聚集
2022年全年,全市签约引进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78个,总投资7237.59亿元。
从构想到蓝图,到开工动土,再到初现框架。对于落户成都双流区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而言,从项目谈判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按照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该项目将正式统一建成投产。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60亿元,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包括2个维修机库、2个航材库房、办公楼以及配套附属建筑。一期规划建设同时停放75架飞机的专用停机位,后续将拓展至同时停放125架飞机的能力。
这只是成都在招商引智方面的重大项目之一。去年以来,中创新航动力及储能电池基地二期项目、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中交西部投资总部项目、腾讯未来中心项目……这些“链主”企业带动“链属”企业,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大,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动能澎湃,更是跑出了招商引资的“加速度”。
根据成都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2022年全年,全市签约引进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78个,总投资7237.59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31个,总投资6103.78亿元;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278个,总投资268.49亿元,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3358.03亿元。由此,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项目增量支撑。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是成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成都产业发展始终贯穿的核心工作,这已经成为成都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共识”。
“双流将以空客这个链主为中心,集成产业链上下游。”成都双流航空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蔚然表示,双流规划了4.98平方公里的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将建设航空制造产业、航空维修产业、航空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打造高端航空制造业和现代航空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典范。
“在新型显示产业方面,围绕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制定招商作战图,成都高新区共落地上下游配套项目12个,总投资205.6亿元。其中100亿元项目1个、3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2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通过“强链稳链补链”思路招引项目,围绕京东方、天马、莱宝高科、路维光电、中光电、出光兴产等新型显示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组、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生态圈打造,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统筹开展建圈强链招商引智系列攻坚行动,集众智汇众力、引链主聚链属、稳存量拓增量、优服务强保障,全力以赴引进一批标志性、龙头型、高质量项目,集聚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顶尖科技团队,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成都市投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预计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31个,协议投资总额2662.17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10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5个。
厚植优质营商环境土壤
“成都的城市指数表现非常优秀,六个方面的指标都超过了90分。”
4月2日,第三届环球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同时发布的“中国城市美好生活新发展——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显示,成都位居“2022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一名,实现了十连冠。
“成都的城市指数表现非常优秀,六个方面的指标都超过了90分,尤其是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两个指标的优势非常明显。”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表示。
眭谦所提的六项指标则包括区位优势、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投资环境、国际化程度、民生保障六个层面构建评估体系。数据显示,成都在投资环境、国际化程度这两大指标表现非常突出,分别得分98.19、98.01,在人力资源、民生保障、区位优势、经济实力这4个方面也表现不俗,分别得分97.86、97.08、95.22、94.53。
记者注意到,成都正不断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成都坚持以企业和市民获得感为标尺,持续推出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0版至5.0版,出台了《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成都10条、助企30条、稳增长40条等惠企政策,开通外贸企业通关“绿色通道”,在全国首发城市机会清单、首推包容审慎柔性监管,为企业减负增效、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月30日,《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正式实施,标志着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开启,从10个方面提出了39项改革举措,涉及95个具体改革提升点。
此外,成都还创新打造了成都市12345亲清在线服务平台,创新集成了让企业少跑路的“天府蓉易办”、让企业多受益的“政策蓉易享”、让企业少烦恼的“12345助企热线”以及线下和企业多沟通的“蓉易见”四大企业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四位一体联动,打造政企互动的“总客服”、便企利企的“总平台”,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公平的服务。
依托这些创新举措,成都2022年末经营主体总量达364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也因此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荣誉。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提升政策可及性和企业感受度,为企业在蓉健康发展创造更优环境、更好条件。
建圈强链提升城市能级跃升
成都市在建圈强链的同时,重点锚定的还有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2年末出炉的“建圈强链推进动态清单”显示,成都已确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药健康、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型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新消费产业、都市农业和食品、碳中和等12个成都产业生态圈,并进一步细化为26条重点产业链。
此外,在今年初公布的《成都市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里,编列了9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逾2.4万亿元。其中,该市还“优中选优”,遴选了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
“这一方面突出了对重大战略规划的强支撑、优布局,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对产业体系的锻长板、补短板。”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成都市近日发布两项政策:《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从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十条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出发,为城市长远发展深植优势。
不仅如此。成都市在建圈强链的同时,重点锚定的还有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使得成都的圈与链激发出更大动力。其中,《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显示,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形成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和若干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建设的万亿级产业之一,去年川渝的产业产值规模达到2.2亿元,“半壁江山”来自成都。
“产业一体化是反映都市圈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四川省决咨委委员盛毅表示,希望成都都市圈在成长期能着重抓好产业一体化,在联合招商、构建产业集群等机制下,真正形成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周边的多个产业链、产业集群。
“成都突破2万亿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3万亿。”汤继强认为,这个经济目标,既要讲数量,也要讲质量。成都都市圈是最优先发展的区域,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从区域来看,成都都市圈是靶向区域要突破3万亿的“关口”,成都都市圈需同心协力;从产业领域来说,新能源、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这些领域的“财富”将在2023年变得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