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0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数字化突进 机构攻坚“业技融合”

    2023年4月25日,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举办,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科技初创企业为大众带来一场金融科技盛宴。

    李晖/摄影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科技正在成为支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底层力量。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近期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金融展(以下简称“展会”)上发现,通过探索云原生、绿色算力、隐私计算、金融分布式数据库等关键突破技术,金融科技正在不断迭代针对金融机构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求技术突围的同时,科技服务商正在“业(务)技(术)融合”上加大投入。“金融机构在选择科技服务商的时候,越来越注重技术和业务的结合能力。技术与业务如何避免割裂、做到交融共振,技术如何具备更多业务视角,是金融数字化当前竞争的焦点。”一位金融科技服务商高管向记者表示。

    关键技术突围

    五大技术成果入选近两年最具突破性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一定程度折射出技术攻坚热点和监管鼓励的方向。

    金融领域近年来最核心的技术攻关点在哪里? 这从本届展会上可以一窥趋势。

    由央行系统牵头的本届展会,从全行业遴选了近两年最具突破性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其中,5G金融云、超融合数据中心、绿色算力、隐私计算、金融分布式数据库五大技术成果入选,一定程度折射出技术攻坚热点和监管鼓励的方向。

    记者在展区注意到,参与机构的绝大部分技术成果在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同时也朝着降低客户使用门槛、开源开放方面进行突破,从业务实际出发,让科技产品更易用、更通用,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极速数字化转型。

    以数据库为例,虽然以Oracle系统(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代表的集中式数据库仍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但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正在快速崛起。

    “在国家信创浪潮下,2023年以来主动和我们沟通的机构明显增多,出于金融安全建设和实际业务需要,机构寻求国产替代的动力很强,涉及的业务也从边缘系统走向了核心系统。”OceanBase(由蚂蚁集团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副总裁王爽告诉记者。

    上述变化的背景之一是,在实际业务中,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数据中心人士曾向记者透露,此前该银行贷记卡等核心系统均在Oracle上部署,依赖度较深。但这套已经运行10年以上的系统,在一个卡量数千万张、账户数超过数亿的状态下,安全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促销期、重大节日等高并发交易时段,系统承载能力逐渐难以满足业务需要。

    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方面(以下简称“中电金信”)研究认为,由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特殊性和业务关键性,各金融机构对于核心业务系统采用分布式技术普遍较为审慎。因此,核心系统向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方向发展的进程,与渠道、营销、互联网金融等周边领域相比有一定的滞后。这种滞后是合理的,体现了关键技术伴随着逐步验证和成熟,由周边应用向核心应用迈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更多生产场景的验证,这种滞后终将会被完全弥补。

    记者在展会上看到,蚂蚁集团、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000063.SZ)等机构均展出了自己的分布式数据库产品。一位金融机构信息部门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一到三年内,预计分布式数据库的替代可以达到80%。

    而伴随金融机构业务需求的细化,科技输出方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供给。

    记者注意到,在蚂蚁集团展区,与原生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共同亮相的,还包括云原生PaaS平台SOFAStack(SOFA)和一站式移动开发平台mPaaS,三者作为“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三件套”形成了其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的组合拳。

    王爽向记者解释“三件套”任务靶点时表示,OceanBase解决的是企业的数据存储问题,mPaaS解决的是企业面向客户的触点问题,SOFA解决的是企业在触点之下、数据之上的应用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服务金融数字化过程中的典型痛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术。

    据记者了解,目前OceanBase更强调独立性与兼容性。据王爽透露,OceanBase不仅能够部署在阿里云上,也能部署在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在自身业务实践中,从传统Oracle系统转到分布式数据库的过程,通常会并行一年左右,逐步完全切换。

    融入业务视角

    核心业务系统转型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架构替代,更需要将业务规划、IT规划与系统实施工程相结合。

    伴随技术突破,近年来科技服务商正在摆脱单纯“技术服务”的角色,不断融入核心业务,围绕“业技融合”的理念去完善自身产品设计和服务矩阵。

    在解决分布式数据库问题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有效、敏捷、灵活的应用架构是核心系统成功转型的关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金融机构数字化逐步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核心系统作为承载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的关键支柱系统,对其的改造最为关键。

    “我们统计了行业近几年上线的27家银行核心系统的建设周期,平均耗时是18个月,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中电金信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况文川向记者表示,究其根源,是传统的技术元件、应用元件和实施工艺无法支撑未来全新的业务形态要求。

    事实上,银行核心系统在我国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综合业务系统的“胖核心”,到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瘦核心”,再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演变过程。当前,正处于向云原生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挑战和变数的过程。

    在况文川看来,核心业务系统转型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架构替代,而更需要将业务规划、IT规划与系统实施工程相结合,运用先进技术,以敏捷迭代的方式实现升级落地。“银行核心系统的升级是系统性的实施工程,金融机构在选择解决方案时,不仅是选核心系统本身,更重要的是选核心系统的基础设施,以及核心系统之上对业务战略的支撑能力。”他表示。

    核心系统建设中的价值传导理念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业务和技术是上下游流水线的衔接关系。中电金信研究院核心业务系统首席顾问苗正告诉记者,传统方式下,业务人员提需求后交给IT部门去实现,IT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技术设计和功能实现,然后再找业务人员来验收测试。“虽然业务技术相互衔接,但是中间往往有断点,经常会有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理解不一致的地方。因为这种脱节的存在,业务部门对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参与度也往往不高。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深层次来讲,就是要建立‘业技一体化’的机制,打通业务和技术的链路。”他表示。

    在此背景下,中电金信在本届展会上发布了云原生分布式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源擎”,为银行提供了灵活的业务扩展、整合及开放能力。

    在况文川看来,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核心银行系统提出的新要求至少应该包括:提供充分的基础业务能力支撑;以客户为中心、业务敏捷化;低成本、稳定运行;可扩展业务模型和可编排业务流程,以及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其实在新一代系统设计时,就是把上述理念投入到实践,通过业务建模把需求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从数据库到核心系统的技术迭代和突破,有望在中小金融机构率先产生效应。据记者采访了解,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技术的验证显然会更加谨慎,中小银行相对更愿意接受服务商和应用层软件商来进行技术革新。

    况文川告诉记者,在某省会城商行全栈分布式核心系统重构项目中,为应对复杂的集团业务、零售产品条线以及核心系统建设需要上下游无感替换的业务挑战,中电金信通过新的系统设计和实施工艺,做到了在技术底座兼容环境下,实现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的全栈自主创新适配。

    OceanBase方面亦透露,在一家引入数字化转型“三件套”的城商行中,新一代底层架构系统每分钟交易量提升80倍,核心交易平均处理时间小于200毫秒。该行手机银行新增用户数同比增长305%。数字化也直接牵引了业务发展,该行营业收入七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工经青年学者论坛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银行·新金融
   第12版: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区域经济·文旅
   第18版:地产·家电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医药·健康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与老板对话
金融数字化突进 机构攻坚“业技融合”
地方债“化风险”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