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将视角从TCL转型升级放大到中国制造的整体性升级,以下几点可以值得讨论。
上游延伸VS下游突破。制造业升级包含两个方向,既可向上延伸,也可向下突破。在上游高技术领域,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在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依靠市场力量,在半导体显示、电机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除了向上游延伸,在下游构建全球性品牌、建立行业标准也非常重要。中国家电企业在此方面是先行者,在海外销售规模和产能部署上已取得一定成果。未来,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对推广先进技术、建设品牌都有积极作用。
技术创新VS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已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但客观来看,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中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仍有“卡脖子”的短板。TCL和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培育与吸引创新人才,特别是汇集具有技术和产业经验的尖端国际人才,有助于实现高水平技术的自立自强。管理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另一方面。美国、日本制造业的崛起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还涉及管理创新。对于企业个体而言,当技术创新达到一定程度后,技术进步的边际提升效果会减弱。此时,从管理方面入手,创新生产和运营管理模式,有望打开新的提升空间。诞生于TCL华星的“齿轮理论”即是一种探索。
专业化VS多元化。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对于已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一方面可沿原产业链继续精深化探索;另一方面,可考虑集团多元化战略,即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将业务拓宽至新产业。随着专业化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一般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且经营风险过于集中。于企业而言,多元化发展,特别是相关多元化战略能让其更充分地利用在专业化经营中积累的资源和能力,开发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获得新的增长机遇。于产业而言,有具备相关成熟经验的企业参与,也更易推动产业发展。收购中环是TCL在持续加强半导体显示业务基础上的一次拓展,中环的光伏优势为TCL科技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强化了其战略定位;二者间通过协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企业升级VS产业升级。高科技产业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产业,产业链较长,涉及的学科领域、利益相关方等相对更多。企业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转型升级,往往事倍功半。中国制造的升级,不能仅靠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做得好,也需要上下游的联动与合作。在此过程中,以集成作用最强、增值效应最突出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发展,或更为有效。TCL在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中国制造需要更多的“链主”与专精特新企业在不同产业领域融通创新、融合共进。
(本案例由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孟繁怡、李梦军在长江商学院荆兵教授指导下撰写。授权《中国经营报》刊发,本案例经过报社编辑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