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全面复苏,多家银行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信贷投放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同时,在当前政策要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形成“农文旅”已成为趋势,部分银行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加大了对乡村县域的旅游产业经营主体和旅游消费的支持力度。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旅游业在国内很多地区已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在行业强势复苏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银行一方面为旅游企业纾困,加大对景区建设、民宿餐饮、休闲度假等项目的信贷投放;一方面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满足旅游消费的金融需求。
旅游业加速回暖
7月25日,国务委员谌贻琴主持召开了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要求,听取对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谌贻琴强调,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继续为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激发发展活力。要完善政策体系,提振旅游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加快形成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际上,国内旅游行业的加速回暖显而易见。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里,“盛唐密盒”火爆出圈;“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让山东淄博成为顶流旅游城市;贵州榕江“村超”火遍全网,线上直播观看破2.5亿人次;当下年轻人群中的“特种兵旅游”更是成为了一种风潮……一幕幕火热的场景反映出旅游业的巨大消费潜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分别为23.84亿、2.30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3.9%、95.9%。
此外,多家旅游上市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也频频报喜。峨眉山A、丽江股份、黄山旅游等6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逾200%,中青旅、大连圣亚等5家公司净利润有望同比翻番。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监测,旅游类上市公司整体复苏明显,近40%企业已经恢复甚至超过2020年前盈利水平。
银行信贷“添柴”
旅游产业的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不仅增强了产业投资信心,还带动了国内整体消费。这其中,金融的支持功不可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国银行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中国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开展综合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
《通知》指出,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乡村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银行将乡村旅游项目库列为重点融资考察对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绿色通道”服务机制,未来三年针对县域内文化和旅游、餐饮住宿类客户新发放贷款不低于100亿元。
农业银行日前对外披露,截至6月末,该行旅游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突破6300亿元,其中,旅游业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景区的信贷覆盖率达到36%,支持了京杭大运河、湖北武当山、福建武夷山等一批旅游景区和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满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力推动了旅游业高水平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农业银行方面称,旅游已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决策部署,农业银行把金融服务旅游业恢复发展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助力稳增长和稳就业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推出“旅游景区贷”“乡村旅游贷”。农业银行各分行则结合地方文旅新业态,先后推出“旅游民宿贷”“山海文旅贷”“文化遗产贷”,因地制宜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复苏发展。
7月24日,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4%、37.4%,有贷户数分别同比增长21.6%、38.1%。
“旅游业的涉及面较广,行业的发展与银行的很多业务均有结合。”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旅游企业信贷投放中,不少景区的建设项目往往是地方的重点项目,银行的资金投入较大。同时,旅游产业聚集了一批住宿、餐饮、零售、文化等领域的小微市场主体,这也是银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
他还表示,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消费的复苏,银行也针对消费人群的金融需求提供匹配的信贷产品,包括旅游消费贷款或信用卡消费等。
此外,他认为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中,旅游产业是一个重要部分。两者逐渐融合为了‘农文旅’,即以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银行业如今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这其中就会惠及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