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9月11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8月末,M2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1.6个百分点。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体融资需求增强,叠加宏观组合拳及时出手,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带动8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改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数据看,8月份制造业PMI比7月提高0.4个百分点至49.7%,呈稳步回暖态势,显示企业信心有所恢复。特别是7月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提振消费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也先后提出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推动经济恢复;8月又陆续推出了多项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措施,这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逐步提升。预计随着政策加力提效及经济内生动力修复,金融数据有望稳步走强。
新增信贷同比多增
在新增信贷方面,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
温彬认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较上月大幅增加超过1万亿元,明显强于季节规律;且在去年8月已经达到历史同期峰值的基础上,同比仍多增868亿元,实属不易。这既有政策支持的因素,也显示市场预期和市场情绪已经出现好转。”
东方金诚还称:“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大幅回升,同比实现小幅多增,显示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背景下,宽信用进程再度提速。”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92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0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4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0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4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58亿元。
据温彬分析,分部门看,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主要支撑,居民端压力减小,8月信贷结构继续优化。8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488亿元,同比多增738亿元,环比大幅多增71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0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444亿元,分别环比增加3384亿元、3732亿元。
“8月官方制造业PMI由7月的49.3%回升至49.7%,供求两端均有明显修复,带动企业融资需求改善。同时,去库持续趋缓以及极端天气影响消退后,建筑业生产活动加快,8月地方专项债净融资规模明显增加,也带来基建相关配套融资需求。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过程中,银行贷款支持化债也对企业中长贷有拉动效应。稳增长政策发力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下,企业中长贷仍为新增信贷的主要支撑。”温彬说。
8月票据融资增加3472亿元,环比减少125亿元。温彬表示:“进入8月,票据利率震荡下行,但在8月下旬出现明显反弹,表明信贷动能边际增强,票据冲量规模减少。”
新增社融高于市场预期
在社融方面,8月,新增社融为3.12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
梁斯对记者表示,信贷、债券融资驱动新增社融同比多增。
据梁斯分析,首先,从信贷类资金看,新增人民币贷款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2亿元,但与7月相比有明显改善;其次,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2698亿元,同比多118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多8714亿元。债券融资在7月份基础上继续保持多增,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从各地公布专项债券发行计划看,三季度前预计专项债券将发完),带动债券融资规模保持高位;再次,从表外融资看,委托贷款增加97亿元,同比少增1658亿元,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分别少减251亿元、少增2357亿元。
温彬也认为,结构上,表内贷款和政府债仍为社融主要支撑,债券融资对社融同比多增形成主要拉动。
“8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多增8714亿元,为社融回升的主要推动力。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2023年新增专项债将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带动债券发行明显提速。”温彬预计,9月政府债券发行态势有望延续,继续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有业界专家预计,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增强,金融稳增长政策有力支持。东方金诚也认为,9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比也都将实现多增。
温彬还指出,后续,为实现政策协同、稳流动性、稳信贷和降成本等多重目的,四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结构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望加码,发挥“准财政”和精准滴灌作用,扩投资、促消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调整优化;同时,为提升政策传导效率,也将更加注重引导资金进入实体,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政策筑底和经济蓄力,将驱动后续信用稳定扩张和信贷结构优化,并进一步增强经济稳步回升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