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后,近期,天津、湖南、江苏等省市陆续公布了助力消费的新举措。
同时,银行加大了消费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提振消费。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贷虽能够直接助力促消费,但关键是找准方向,精准发力。
梳理近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策略发现,多家银行正在强化汽车消费、家装家居、餐饮、百货、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产品支持,提升消费信贷服务可获得性,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增强消费贷可得性
与商品消费相比,今年服务消费复苏势头较快,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
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接踵而至,多家银行机构提前推出了消费领域的活动,以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
浦发银行官方微信发布称,9月期间,每周二上午10点起,浦闪贷授信审批通过并完成授信签约的客户(额度需处于有效状态)可领取一张浦闪贷一年期/三年期利率为3.2%的优惠券,优惠券每周300张;交通银行惠民贷于9月在多地推出了利率低至3.24%的优惠活动。
同时,银行旗下消费金融公司也在频频发力。《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旗下中邮消费金融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推出乐享双节,轻松借钱度假期活动,登录手机银行“邮你贷”页面参与瓜分百万借钱优惠。
今年以来,为激发消费活力,银行给出了诸多优惠。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行累计为超90万客户提供免息或低息的购物分期资金支持,为客户节省支出近9亿元;累计为近15万客户提供旅游、教育、家电专项分期支持,金额超260亿元。
江苏银行近期还出台了助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18条系列惠民举措,内容涵盖优化扩大汽车场景消费、支持提升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助力乡村旅游消费、拓展大数据画像应用等十八个方面。
梳理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力情况,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从直接效果来看,银行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能够助力促消费。不过,现在的关键是找准方向,精准发力。“与商品消费相比,今年服务消费复苏势头较快,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跟上消费市场需求转型升级趋势。这也有助于改变目前消费信贷主要面向购车等商品消费发放的现状,为今后消费信贷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记者从江苏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该行加大了汽车、家装等消费场景的金融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分期业务定价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上半年,该行汽车消费分期业务增幅达3.7倍,利率平均优惠幅度超过20%,累计实现家装消费贷款投放超8亿元。
“另外,当前消费信贷对线下网点依赖程度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基于场景的即时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市民的消费偏好和模式。为此,一些银行正在加大与电商、出行、支付、影音、教育等渠道合作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将消费信贷嵌入消费、支付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多即时性、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服务。”王青说。
如中邮消费金融公司举办的“邮你贷夏日嘉年华活动”,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成效显著。据悉,中邮消费金融在6~8月电商大促期间,上线了夏日嘉年华活动,客户登录可体验抽最高888元现金红包、百万免息福利限时回馈等活动。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该活动共触达超4.5万客户的数量,带来超6000次贷款申请数量和近2亿元放款金额,增加了用户黏性,通过利息优惠有效拉动消费增长,助力消费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再次下调,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1年期LPR较前值下行10个基点。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跟随LPR利率持续下降,消费贷利率会相应下调,促进企业、居民的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伴随LPR改革持续推进,利率传导机制亦在进一步打通,我国已打造出“市场利率+央行引导”—市场基准利率(LPR)—市场利率(贷款利率)传导的利率体系。
“LPR是各类银行贷款利率的报价基础。近期1年期LPR两次下调,必然会直接带动包括消费贷在内的各类短期信贷利率向下调整。”不过,王青告诉记者,当前银行净息差持续处于1.74%的历史最低点,加之监管层正在指导银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而且降幅不小,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消费贷利率下降幅度可能小于两次LPR降幅(20个基点)。整体上看,年底前消费贷利率还有下行空间,除了消费贷市场供需平衡本身的影响外,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一轮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
消费信心还有待提升
当前金融机构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直接作用点是有效落实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等住房信贷优化政策,尽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
无论消费贷利率下降与否,银行依然会采取多种方式继续激活消费市场。
王青认为,着眼于切实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银行可适度下沉服务重心,重点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消费信贷发放力度。“有研究表明,短期内消费信贷对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作用更为明显,对其消费意愿也能产生积极影响。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体对消费信贷成本更为敏感,接下来银行针对这一群体要合理设定消费信贷利率,降低相关费用,政策面亦可从支持普惠金融角度出台相应激励措施。”
例如工商银行为新市民打造专属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安居、创业、医疗三大核心场景,以及养老、就业、教育和金融素养提升等多项延伸场景,为新市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不断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满足该群体多样化需求。
“在促进消费方面,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加大与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合作,合理增加对消费者购买汽车、家电、家居等产品的消费信贷支持,持续优化利率和费用水平,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梁斯建议称。
另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冯琳提示道,为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保持消费信贷的商业可持续性,银行在下沉服务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智能风控,核心是通过大数据获取客户行为数据,有效识别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水平。这能助力金融机构扩大消费信贷发放范围,提升获客能力,乃至实现弯道超车。
例如中邮消费金融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了包含“数据驱动、智慧决策、连接生态”的“向智慧生态化转型”的数字化愿景。希望通过实现数字化愿景,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精准客户画像,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正规金融服务可得性,助力消费金融行业推动经济发展。
再如,从江苏银行的实践看,通过提升客户数据应用,该行的定价更为精准,并针对不同类型客群发放消费贷利率折扣券,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今年,江苏银行消费贷活动累计派发优惠券37.6万张,累计用券借款金额7亿元。
不过,冯琳认为,消费贷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居民即时消费能力,对消费信心的直接作用比较有限。“当前影响消费信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三年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二是今年以来经济复苏过程比较曲折,三是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财富缩水效应对居民消费心理的影响不容低估。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金融机构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直接作用点是有效落实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等住房信贷优化政策,尽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消费信心也将随之增强。”
谈及金融机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提振消费信心,梁斯告诉记者:“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优化信贷安排及信贷投放节奏,平滑信贷供给,确保对经济影响较大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如工业、基建、制造业等;持续提振企业信心,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生产信心,挖掘企业资金需求潜力。另一方面,近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提振房地产市场等多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将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商业银行通过加快推动金融服务与创新,亦能够更好的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继而增强居民的信贷需求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