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碳”目标三年成效:绿色金融创新提速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年。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同时,该方案还鼓励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碳金融取得了诸多突破,但也仍然存在诸多发展桎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重启,碳金融市场将获得更多元的发展。

    “双碳”目标推动碳金融

    “‘双碳’目标的提出,尤其是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力推动了绿色金融开始向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重大议题倾斜。”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国对治理局部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一直非常重视,这些污染物在局部地区扩散,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历来是环境治理焦点。

    为进一步支持碳减排,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3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通知,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并将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围,进一步带动绿色信贷规模增长,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工具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和2459亿元,分别比上年年末增加1433亿元和1648亿元。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750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赵廷辰表示,二氧化碳与氮氧化物等不同,一是其危害性不体现在直接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往往不被视为污染物),而是体现在导致全球变暖,二是具有全球性,任何一地的碳排放都会进入大气并在全球蔓延。“过去我国对碳排放问题重视程度相对不足。2014年,中国首次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于2015年签署了《巴黎协定》,对碳排放问题重视程度明显提升。2020年中国首次提出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低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绿色金融资源更多向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而不仅是治理污染)的领域集聚。”

    以贴标债券市场为例,惠誉常青ESG研究组联席董事贾菁薇指出,贴标债券市场在“双碳”目标提出的三年时间内取得巨大增长。参与绿债发行的企业数量逐渐增长并更加多元化,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投资的关注也快速提升。这对于引领资金流向低碳转型领域十分重要。

    多元碳金融产品待激活

    谈及“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赵廷辰建议,绿色金融应与碳市场做好衔接。“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多家银行陆续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业务。但总体来讲,碳市场对绿色金融的撬动作用还较为有限。2023年,CCER市场即将重启,有望给过去无法产生收益的多种自愿减排行为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为金融支持提供变现渠道。”

    赵廷辰举例道,全国多地开发了诸多林业碳汇项目,通过植树种竹来固碳释氧,产生的林业碳汇可售予其他高排放企业用于碳市场履约。但在CCER市场暂停期间,新开发项目无法进入碳市场参与交易,相关的开发人和金融机构也就无法得到经济回报。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开发了各类“碳汇贷”,普遍面临缺乏变现回报渠道的问题。又如,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开设了个人碳账户,用户低碳出行、绿色消费等行为均可转化为碳积分存入碳账户,但这些低碳节能行为目前也无法在碳市场销售。

    赵廷辰认为,未来随着CCER市场的重启,林业碳汇、碳账户等自愿碳减排行为,在符合相关方法学的基础上,有望被认定成为CCER份额从而可在碳市场销售。这些自愿减排项目获得了变现渠道,也就为其背后的金融支持创造了必要条件。

    另外,贾菁薇认为,接下来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绿色投资进行更加明确清晰的定义,来体现债券工具如何具体帮助产业减排或转型。“过去一段时间内看到境内一些发行人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的资质受到质疑,这有可能降低投资人对这类债券产品的投资信心;另外,在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在绿色项目上的定义仍有一定出入,监管在标准制定上仍有一定空间来减少这方面的差异。”

    赵廷辰补充道,绿色金融应更多关注中小企业发展、贸易融资等领域。“当前以绿色贷款为代表,绿色金融支持重心是大企业贷款。当前包括风力光伏发电、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多由大企业来开展。相关企业融资金额大,带动绿色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但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社会行动,绿色金融支持不应局限于大企业。未来应向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机构、绿色消费等多领域拓展绿色金融业务,多维度、全方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转型金融亦普遍被认为是下一步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贾菁薇告诉记者,转型金融对境内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制定转型金融相关的项目名录来为银行贷款、债务资本市场等活动提供具体的参考标准;国际市场上也有多家主要金融机构发布了转型金融行业与路线图,为重点高碳排行业,如公共事业、油气、钢铁制造等,提供可行的方案。然而,这些发展尚处在早期,还面临很多技术上的缺陷,这会成为接下来绿色金融、ESG发展重点关注的领域。

    赵廷辰认为,为更好地发展转型金融,首先要明确转型金融的标准。完善的标准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同样,当前对于什么是“转型”尚无明确界定,亟待有关政策出台,为发展转型金融奠定基础。其次要在金融机构和政府两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在金融支持方面,可进一步创新类似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支持工具,将转型金融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提高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服务积极性;在政府支持方面,财政可对低碳转型企业和项目提供贴息、补贴等支持;针对开展转型金融服务的机构和企业进行减税降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金融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新金融·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地产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商业案例
信贷投放增加 政策着力稳外贸外资
上海自贸区十年路:银行持续优化跨境服务
“双碳”目标三年成效:绿色金融创新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