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庄灵辉卢志坤北京报道
租赁住房供应可能将更加侧重存量盘活方式。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多地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正呈下降趋势,北京、青岛、天津、长春、重庆等多地2023年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规模及占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的比例较2022年均有所降低;同时,近年来各地愈加重视盘活存量房产与土地资源,盘活措施中对商品住宅用途仍有严格限制,但已允许相关资源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此外,部分地块取消最高限价、住宅用地自持与配建要求降低、土拍中设置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等新规频出。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多地土拍规则持续优化,其中多项调整均有利于降低企业参拍门槛,提高地块利润空间,以提升企业拿地意愿;同时长期来看,试点现房销售、提升住房品质等土拍规则调整也反映出未来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经营模式,顺势而为,才能在新发展阶段中获得竞争优势。
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缩量
近年来,多地租赁住房用地供应量正逐步降低。
“在‘两集中’供地背景下,2021年多数城市供地计划中租赁住房用地占比接近或超过10%,近两年这一比例正逐步降低。”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从今年各地供地计划来看,除北京、厦门、上海、成都、深圳外,其他多数城市占比不超过6%,普遍低于2022年。
据近两年供地计划,北京市2022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1060公顷,其中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300公顷,占比约28.3%;2023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与2022年持平,但其中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已减至260公顷,占比约24.5%。
除北京外,2023年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占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在10%以上的城市还有深圳、成都、上海、厦门等,占比分别为10.3%、15.0%、15.0%~16.4%、22.0%。
此外,合肥、青岛、杭州等城2023年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占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在6%及以上,其中合肥市为7.4%,2022年为10.0%;青岛市为6.4%,2022年为10.3%;杭州市为6.0%,2022年为12.0%,三地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占比较2022年均有所降低。
济南、福州、天津、无锡、长春、武汉、重庆、南京等多地2023年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占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均在6%以下,其中长春、天津等地均由2022年的10%以上降至2.0%及以下;南京由2022年的7.6%降至1.0%;济南由2022年的6.0%降至2.7%,降幅均较明显。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多地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已出现收缩。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供应涉租用地城市已由2022年上半年的14城下降至9城,且除上海外,另8城涉租用地供应量均有所下降;供应纯租赁用地的城市也从去年同期的9城下降至4城。
“整体来看,在短期市场压力下,涉租地块的减少有利于减轻房企资金压力。”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近两年各地政府在不断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多项调整均有利于降低企业参拍门槛,提高地块利润空间,以提升企业拿地意愿,除涉租地块减少外,相关调整还涉及适度提升或放开住宅销售限价、降低保证金比例、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等。
存量盘活成重要方向
租赁住房用地供应降低的同时,租赁住房供应却未出现明显收缩,而是在向存量盘活侧重。
“在新形势下,预计盘活存量或成为增加保障性住房,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的主要途径。”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近两年中央对租赁住房供给的措辞多表述为“筹集”,如2022年8月住建部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同时考虑到近两年多地新增租赁用地供应减少,预计后续租赁住房来源可能更侧重存量盘活。
实际上,今年以来多项政策均要求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与存量资产盘活相结合。
如7月下旬,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并指出“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后续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多地均针对老旧小区、商业、产业园等多领域存量房产以及闲置土地等提出多种形式的盘活措施,其中保障性住房供给成为多地相关存量资产盘活的重要方向。
如天津市相关政策提出,产业园区内(除新型产业用地外)产业用地配套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比可提高至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用地性质仍按照产业用地主导性质管理,配套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严禁建设商品住宅。
宅地自持与配建要求降低
除新增租赁住房用地减少外,多地土地市场中住宅用地竞自持地块数量也在逐步减少。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7月,重点22城中仅深圳、沈阳仍推出竞自持住宅地块。克而瑞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重点城市中大多数城市都相继取消了自持或配建租赁住房地块,仅沈阳仍需竞自持;同时除上海和深圳等少数城市仍规定部分地块需配建或自持外,大部分城市都减少了涉宅地块捆绑配建和自持租赁住房的供应,今年上半年重点22城共出让自持租赁住房用地20.66万平方米,仅占涉租用地的12.83%。
此外,现房销售呼声渐涨背景下,2021年以来,北京、杭州、合肥、西安、宁波等多地推进试点现房销售,2022年~2023年7月,北京市推出的住宅用地中,超半数地块设置了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今年7月深圳最新的土地竞拍规则中,也把“竞自持保租房”改为“竞现房销售面积”,郑州、合肥、雄安新区等多地近期均提及要试点或全面实行现房销售,现房销售试点进程不断推进。
“实际成交中,涉现房销售的地块较少,2021年多地试点以来仅成交近20宗,房企拿地整体较为谨慎。”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整体来看,未来预售制度改革或将成为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期房销售仍是我国商品房销售的绝对主流模式,在金融配套政策到位,以及解决部分核心城市可能出现的供给断档问题之前,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可能性较小,预计短期仍将通过在核心城市部分项目进行试点的方式推进。
对于商品住宅建筑品质,近年来多地土拍中设置“竞品质”的城市也在减少,多数城市开始选择对项目直接“定品质”。如北京市2022年三批次后要求参加现场摇号的竞买人提交《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满足全装配式AA级、绿建三星、超低能耗建筑等要求;广州日前发布关于征集广州市“智慧+品质”住宅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将在土地挂牌时,对于热门优质地块提出优质品质要求。
“近期多地土拍规则调整除能够降低企业参拍门槛外,还有利于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如禁止马甲参与拍地、摇号或抽签确定最终归属权等。”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长期来看,试点现房销售、提升住房品质等土拍政策调整也反映出未来行业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