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辑北京报道
“清仓了5只个股,(然后)其中3只涨停。”A股3000点“争夺战”中,一位股民在网络上记录了底部割肉错失反弹的操作。随着3000点的收复,另一位投资者评论道:“再等一分钟,天就亮了。”
10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下挫,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续创近三年新低,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一度考验2900点关口。但随后A股触底反弹,在几个交易日内上攻收复3000点关键位置。其间多头发力走出“三连阳”,让市场情绪逐步走出低谷。
不过,悲观情绪修复需要时间,信心确立往往经历多次验证。“当前底部是否已经筑牢? 是诱多还是反转确立? 乘此反弹是赶紧离场还是加码抄底?”在投资者活跃的论坛中,这类问题随着上证指数在3000点关口拉锯而此起彼伏。
多位机构人士认为,当前A股估值正处在低位,各路资金正在加速入场,多头情绪亦正逐步升温,此时应有充足的战略定力。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提到,“将投资股市的收益分解成三部分,即企业盈利增长、股息收益和估值变化。综合这三方面来看,集中了中国优质企业的A股市场整体下行风险有限,当前时点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国家队”护盘稳定信心
3000点保卫战前后几个交易日,有近20家“中字头”企业公告合计金额超百亿元的回购增持计划。
“3000点”是A股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心理关口。自2008年上证指数首次下行破位3000点,这一关口的多空争夺反复上演。
对于有较长A股操盘经历的投资者而言,这个关口若失守,或意味着指数下探空间打开。同时,从技术面上看,A股虽然经历多轮震荡,但整体上行趋势没有变,此次3000点关口恰在上行趋势线上。“如果破位确立、不能收复这一关口,投资者信心难免受到影响。”一位有二十余年二级市场投资经历的资深投资者表示。
10月20日,上证指数继2022年3000点关口反复确立后又一次破防,报收2983.06点。次日,悲观情绪加速释放,指数开盘跳空下行,盘中创下今年来新低2923.51点。但10月24日,多头发力推动V型反转,随后几个交易日指数连续上攻,在10月27日迅速收复3000点关口,报收3017.78点。到11月1日,上证指数报收3023.08点,距离10月21日的盘中低点上行了接近100点。
在此行情反转的背后,机构普遍提到的影响因素包括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继2015年后再度入场“护盘”。
富荣基金基金经理李延峥指出,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并调高年度赤字率目标,超出市场预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一定程度打消了三季度经济阶段企稳后,市场对政策力度减弱的担心。
而作为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权利和义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央汇金在二级市场的增持行为历来被认为是稳定市场的重要信号。10月23日,中央汇金继披露将增持四大行A股股份后,再次公告称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中金公司(601995.SH)董事总经理王汉锋表示,“历史上,中央汇金共两次公开宣布购买指数ETF,均处于A股市场出现一定流动性风险和资金面负反馈的阶段。从效果上看,此前两次增持后,后续指数在3个月内均出现超过20%的最大阶段涨幅,对支持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投资者预期均可起到较好成效。”
实际上,除了中央汇金,多家央企近日也密集宣布回购增持计划。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3000点保卫战前后几个交易日,有近20家“中字头”企业公告合计金额超百亿元的回购增持计划。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表示,“中央汇金等代表着‘国家队’的增量资金加速进场犹如‘扛旗手’,从根源上激活A股市场的初始动能。该动作不仅体现了对当前投资价值的认可,也将带动投资者信心回暖。”
私募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从多空较量上分析称,“中央汇金再度入场增持和特别国债发行,鼓舞了多头的士气,市场走出了久违的连阳行情,打断了做空的节奏,完成了做空力量的最终出清。”
长线增量资金开赴A股
当前,A股估值在整体和结构层面均回落至历史低位水平,包括公募、私募、险资、产业资本在内的各路增量资金加速流入市场。
除了“国家队”入场带来的直接信心提振,政策面和基本面近期也有颇多利好落地,助推各路资本提升对A股后市的乐观预期。其中,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受到机构高度关注。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表示,时隔六年之后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强国在党的二十大后首次提出,表明了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极其重要。会议中提到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再度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并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这些都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地位提升,清晰的定位也会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长远来看,证券市场向好趋势不可忽视。
“当前,国内经济回稳复苏的态势较为明显。三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5.2%,尤其是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好于预期,使得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巩固。同时,人民币汇率近期保持稳定,前期对市场形成抛压的部分资金也出现调整动作。”夏风光提到。
在上述多重利好叠加下,机构“看多做多”。当前A股估值在整体和结构层面均回落至历史低位水平,包括公募、私募、险资、产业资本在内的各路增量资金正在加速流入市场。
其中,多家公募继8月自购潮后,再度宣布大手笔自购。仅10月下旬,交银施罗德基金、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相继宣布自购计划。仅这四家公募就将合计投资7亿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宽基ETF产品或定开混合产品。
同时,私募也在逢低加仓。根据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指数破位3000点的同期,私募基金逆势加仓。满仓私募占比明显提升,空仓和低仓私募占比则明显下降,低仓位私募加仓意愿更强。其中,前期仓位较低的50亿元规模股票私募,近一个月仓位指数从最低的69.91%大幅提升至77.88%,连续加仓7.97%。
险资方面,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18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3.48万亿元,占比12.8%。有机构测算,若该比例提高到16%,将带来1.5万亿元的新增入市资金。同时,继金融监管总局下调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风险因子后,财政部在10月末发布通知,明确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考核期的拉长,有助于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权益的稳定性。
此外,产业资本近期也密集展开回购、增持。计划上,9月以来,A股市场已有超40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增持相关公告,增持主体包括股东、董监高以及经销商等。同时,超过6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方案。动态上,10月以来已有212家上市公司回购,回购金额55.63亿元。
机构偏好“剑盾”策略
所谓“剑盾”策略,即成长性与安全性并重的板块布局。
在国内经济复苏动力逐步增强、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举措落地、增量资金注入提振信心的背景下,机构普遍认为,当前估值水平的A股,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展现。
目前来看,增量资金已表现出一定的投资偏好。例如,公募资金策略上较为注重价值投资,险资则注重安全性、期限匹配等。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险资重仓持有的板块主要有金融、电力、消费、地产等。其中,第三季度险资加仓幅度最大的个股分别属于保险、医药、消费、银行板块。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汇金为主的“国家队”持仓市值靠前的标的分别属于金融、消费、基建板块,加仓幅度较大的则分别有农业、医疗、汽车制造业等板块。而私募则更为灵活,在布局上“攻防”并举。
陈兴文表示,从战略角度来看,推动A股走出慢牛将成一张战略“明牌”。对于增量资金而言,当前估值低位的A股不仅是在全球动荡下资本可投资布局的安全港湾,逐步走出洼地形成慢牛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下资本市场助推科技创新、步入权益时代的客观需求。在此背景下,较看好“剑盾”策略,即成长性与安全性并重的板块布局。
陈兴文进一步分析称,成长性上,关注国产自主可控的新能源与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华为概念板块等,不少相关个股估值处于三年期的历史低位,但未来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安全性上,重点关注分红率高、估值基准低、具有抗跌属性的银行板块,以及此前已经调整较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医药板块。
就市场风格变化而言,夏风光认为,市场未来的方向或会以成长为主。“三季报尘埃落定后,2023年即将收官,明年年初的估值切换或得到市场的关注。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包括医药、科创、新能源等成长占优的阶段。”
李延峥从基本面角度进一步分析称,“目前来看,四季度仍是政策发力的窗口期。短期从经济基本面以及政策力度的角度来看,市场仍然有较强支撑。对于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与地产‘软着陆’等中长期问题,则需要时间来修复企业和居民端的信心。短期看好反弹延续,结构上重点关注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行业方面,重点关注成长赛道如半导体、通信、医药等板块,补库存周期下的煤炭、钢铁、建材,以及高股息、国企资产重估如建筑、电力、电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