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事件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20亿信托产品兑付难 涉30余家上市公司

    本报记者樊红敏北京报道

    迈入2024年,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的消息依然不断。

    1月19日,英洛华(000795.SZ)发布相关公告表示,全资子公司此前以1.2亿元认购的“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仅收回436.92万元,其余款项的收回存在不确定性。

    同一日,软通动力(301236.SZ)发布相关公告表示,其收到重庆信托发送的《乐盈惠达单一信托致受益人函》,因“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尚未实现销售变现,无法于到期日后十个工作日全额现金兑付。

    另外,中融信托兑付风波仍在延续。1月12日,安邦电气(870123.NQ)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下半年先后到期的4笔中融信托理财产品均已逾期。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发现,自2023年以来,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合计金额超过20亿元,涉及国通信托、中融信托、重庆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

    上市公司踩雷三种情形

    2023年有超30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逾期公告,涉及逾期资金超过20亿元。

    英洛华此次信托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全部兑付,与2023年震动整个资管行业的“私募基金跑路事件”有关。

    根据英洛华2023年11月25日相关公告,英洛华全资子公司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以1.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的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主要投资于杭州瑜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瑜瑶私募”)作为管理人发行的瑜瑶私享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瑜瑶私募正是2023年11月发酵的“私募基金跑路事件”事件的主角之一。

    此外,根据上市公司相关公告,踩雷“私募基金跑路事件”的上市公司,除了英洛华外,还有横店东磁(002056.SZ)、郑煤机(601717.SH),共涉及国通信托、外贸信托两家信托公司发行的5只信托产品。

    “私募跑路事件”已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2023年11月24日,证监会公布,对瑜瑶私募、深圳汇盛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汇盛”)等私募机构立案调查。证监会迅速行动,组织证监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开展核查。监管方面,初步判断,相关人员控制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多家机构,多层嵌套投资,存在虚假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而软通动力除了踩雷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之外,还踩雷了重庆信托发行的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

    根据软通动力此前发布的公告,软通动力旗下全资子公司2022年5月到7月份,先后投入2亿元投资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投入2.8亿元投资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此前,“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因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尚未实现销售变现,暂未实现现金兑付。

    安邦电气则同时踩雷了中融信托的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恒信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三只信托产品。“截至2024年1月11日,上述已经逾期的中融信托产品合计投资本金2100万元,占2022年年末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14.95%。自投资上述产品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安邦电气公告表示。

    据本报记者统计,2023年有超30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逾期公告,涉及逾期资金超过20亿元,其中近20家上市公司投资的是无法兑付的中融信托产品。

    2023年9月16日凌晨,中融信托在官网首次正面回应,表示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公司与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签订了《委托管理服务协议》,聘请上述两家公司为中融信托经营管理提供专业服务,中融信托将继续按照有关法律和信托合同约定,对信托产品投资者承担受托人责任。

    就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信托产品,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几种情况,一是部分逾期产品是信托公司不负有主动管理责任的单一信托,信托公司本身也只是业务通道;二是受到近几年房地产业务深度调整,部分地产信托产品逾期;三是由于个别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业务出现问题导致产品无法兑付。

    标品信托受青睐

    2023年,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规模较2022年略有回升,增至205.13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对于信托产品的青睐于2018年达到顶峰。彼时,99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380.22亿元。近几年,这一数据呈波动下降趋势,2021年,上市公司信托理财金额达315.37亿元。进入2022年,上市公司信托理财金额锐减至164.96亿元。

    “当前上市企业进行闲置资金的现金管理整体趋于保守,以标的稳定性为优先考虑因素,这一态势在部分业务风险暴露、投资市场形势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也更符合市场预期。”廖鹤凯表示。

    不过,2023年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规模较2022年略有回升,增至205.13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非标信托产品出现一定兑付风险、标品信托快速发展背景下,标品信托成为上市公司理财的重要选项之一。

    2023年9月,泰源环保(836479.NQ)发布公告,其以自有闲置资金认购了紫金信托·现金稳利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方向是证券及货币市场等领域。2023年8月,迪阿股份(301177.SZ)也公告称,公司认购了上海信托“红宝石”安心稳健系列投资资金信托基金和百瑞信托-瑞利稳富定开6M-1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产品。

    2023年12月1日,盐湖股份(000792.SZ)发布了一份购买理财产品进展公告。盐湖股份表示,公司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时,遵守审慎原则,选择的理财产品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或稳健型理财产品,投向以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国债、同业存单等各类符合监管要求的固定收益类和非固定收益资产。

    根据盐湖股份公告,最近12个月,该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70.50亿元,其中,信托产品26.5亿元,并且多数为标品类信托,包括上海信托“红宝石”安心稳健系列投资资金信托基金、粤财信托·周周随鑫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陕国投汇盈1号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资金则借信托公司通道最终投向了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其他资管产品。比如,前述提到的英洛华、横店东磁等上市公司信托踩雷案例中,信托资金主要投向私募基金作为管理人发行的瑜瑶私享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提到,从证券投资信托的合作方式分析,私募基金和银信合作是信托公司开展外部合作最重要的两类渠道,合作规模分别为6415.38亿元和2.34万亿元。

    对于信托与私募基金之间业务合作的形式,某央企信托公司投资部主管向记者表示,一是资金来自信托,投向私募基金,包括投单个私募以及组合投资方式投多个私募;二是资金非信托募集,信托给资金方提供运营服务,投向私募,主要是服务于银行。“如果从规模上说,二者的合作主要还是第二类,有点类似通道业务。”

    风炎投资首席市场官韩广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信托和私募基金的业务合作点主要围绕两个层面:一是资金募集业务合作,通过信托公司TOF、自有资金投资、结构化配资等方式进行资金募集;二是交易通道合作,借助信托公司特有的风控和信用,通过投资顾问的模式完成投资交易的通道合作。通过这两个业务模式,证券类私募基金和信托公司成为相互成就的组合。

    “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与信托公司合作较多,但出现私募跑路现象还是挺罕见的。不过,由于私募基金数量庞大,实力大相径庭,信托公司与其合作业务难免会有潜在风险。”为降低风险,韩广潇建议信托公司在与私募合作时,一定要避免出现多层嵌套投资、规避私募产品虚假宣传,对合作方的私募机构做好尽调,以及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揭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事件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保险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
   第15版:地产·家居
   第16版:地产
   第17版:文旅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商业案例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快消
2023年绩差基金:折戟新能源
超20亿信托产品兑付难 涉30余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