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超石英婧上海报道
2024年日内瓦国际车展在阔别四年后,再度回归瑞士“大本营”,在不少欧洲本土车企缺席的情形下,积极参展的中国车企成为行业焦点。
2月26日,车展拉开帷幕,上汽集团、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备受外界瞩目,其中,上汽集团旗下智己、MG两大自主品牌联袂亮相,带来包括智己L6、MG3HEV等在内的10款智能电动新车。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携带重磅产品积极参加车展,是中国车企持续加码欧洲市场的真实反映,如上汽集团去年在欧洲市场销量达到33万辆,此前已启动欧洲工厂选址工作,而据公开报道,奇瑞汽车筹划2030年前在英国当地建厂,而比亚迪正同意大利政府讨论建厂。
在争夺欧美发达市场的另一边,中国车企出海也面临关税壁垒、反倾销调查等一系列挑战,德勤中企出海服务(C2G)主管合伙人金凌云向记者表示,中国在智能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能源技术及产品力方面先发优势明显,但在出海过程中,“亟须厘清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充分发挥优势,并逐渐补齐能力短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今年全国两会,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受到热议,代表委员针对车企出海、产业发展等建言献策。据多家媒体报道,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提案》,其建议实施新能源汽车出海“护航”行动,助力产业全球化拓展。
车企下场“买船出海”
出口量持续攀升的情形下,近期密集下水起航的中国汽车远洋滚装船,正成为蔚蓝大海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26日,满载3000辆新车的比亚迪“开拓者1号”汽车滚装船停靠德国不来梅港汽车码头,而该船于1月15日,在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举行首航仪式,比亚迪方面此前透露,未来两年内,其还有另外7艘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
不仅是比亚迪,已建成中国最大汽车企业自营船队的上汽集团,近日更是备受汽车行业关注。
今年1月17日,上汽集团委托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首艘远洋汽车滚装船,正式定名为“上汽安吉申诚号”,并开启首航。据悉,这艘200米长、38米宽、13层楼高的远洋巨轮,拥有7600车位、排水量超过4万吨。
记者从上汽集团获悉,目前,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自营船队,拥有各类汽车船31艘,并开通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7条国际自营航线。
不仅如此,按照相关规划,在今后三年内,7000、7600、7800、9000车级共14艘远洋运输船将陆续加入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积极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加速跨海出洋。
进一步梳理公开信息发现,除了上汽集团、比亚迪之外,奇瑞集团亦加入“造船出海”阵营,据山东威海媒体此前报道,奇瑞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将在威海批量生产7000车位PCTC汽车滚装船、8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船舶,实现奇瑞控股集团组建自有船队造船‘出海’”。
“没想到中国汽车出口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么大的跨越,我相信未来成为滚装船东的中国车企会越来越多,”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金麒日前表示,“上汽除了自己造船,也会选择租船。但从价格来看,市场上的租船价格从最早的一天平均2万多美元,升至最高的10万美元,上涨近5倍。”
“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滚装船的生产需要2—3年时间,因此短期内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华创证券研报表示,除上汽集团(安吉物流)外,2022年后比亚迪和奇瑞也开始跨界布局滚装船,预计随着2025年滚装船订单的陆续交付,运输成本、运输稳定性、运力上限都能有所改善,出口增长或能步入新阶段。
加速海外落地建厂
在东南亚市场之外,中国车企正将目光瞄向经济发达程度更高、市场更为广阔的欧美市场,加速落地建厂进程。
“随着销量的提升、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我们在海外建厂的节奏会加快,无论是中国员工还是海外本土员工数量都会大规模增长。”在近日举行的上汽集团新春媒体沟通会上,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如此表示,而在2023年7月份,上汽集团表示,其正处于积极寻找工厂生产地址的过程中。
不仅是上汽集团,今年1月30日,比亚迪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据悉,2023年12月份,比亚迪宣布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成为首个在欧盟建设乘用车工厂的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方面表示,匈牙利工厂将在三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主要生产在欧洲销售的乘用车车型。
除了上汽集团、比亚迪之外,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中国车企也曾对外透露欧洲工厂信息,如2023年10月份,长城汽车对外表示:“长城汽车快速推进欧洲工厂选址工作,不会放慢出海脚步。”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中国车企近期为何集体加速欧洲设厂进程呢?
以上汽集团为例,其2023年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连续第八年蝉联国内行业第一,其中,欧洲成为上汽集团首个年销量超过30万辆的海外区域,赵爱民近日表示,2023年,“MG品牌全球销量达到84万辆,在英国市场销量近10万辆,在英国、西班牙纯电细分市场仅次于特斯拉,是第二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则向记者表示,中国车企在欧洲设厂是多重因素“催化”的结果,在其看来,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等层面占领先机,而欧洲国家则面临碳排放压力,“如果当前在欧洲设厂的中国车企,取得良好市场效果,其他厂商会进一步跟进”。
补短板加速全球化
海外市场空间巨大,中国车企在加速出海进程之时,亦面临诸关税壁垒、反补贴调查等多重现实挑战。
以欧洲市场为例,除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外,中国车企在进军欧洲过程中还需克服不少困难,毕马威此前就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持续深耕欧洲市场,仍需面对诸如门槛较高、欧洲当地法律法规变化、构建品牌认知度等一系列挑战。
不仅是欧洲市场,在近期热度颇高的北美市场,中国车企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据多家媒体报道,2月23日,美国制造业联盟声称,美国政府应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低成本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而在2月29日,针对中国进口汽车,美国总统拜登宣称美国政府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加以应对。
公开信息显示,墨西哥是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绝大部分汽车用于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而中国车企在绕过贸易壁垒的诉求下,持续加码墨西哥市场。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汽车为41.5万辆,而中国车企在墨西哥销量13.2万辆,差额为28.3万辆,预估每年大约有68%的中国汽车会通过墨西哥,再次出口至北美其他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方正证券研报也认为,中国车企可能面临相应风险,如出口贸易壁垒风险、海外出口增量不及预期、出口政策管制风险。
“通过德勤长期的服务经验我们也看到,除了这些外部客观环境的因素以外,海外供应保障不足、内部基础能力欠缺、当地市场资源有限、品牌优势尚未建立、产品技术‘水土不服’等都是企业当前的共同痛点,制约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凌云如此认为。
那么,站在出口量全球第一的新台阶上,中国车企如何进一步补短板、更好走向国际市场呢?
金凌云认为,中国车企需要“从目标与定位出发,选准出海路径”、“属地化运营与服务,打响品牌声量”、“价值链海外布局,加速海外扩张”及“组织与数字化支撑,保障全球运营”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