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超张家振上海报道
“未来几年,谁能率先抢抓低空经济黄金窗口期,让低空经济产业渗透到千行百业中,或将成为制胜区域经济乃至城市竞争的关键一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航产业联盟理事长、安徽省通用航空协会理事长平丽浩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平丽浩作出上述判断的背后,是国家层面的低空经济政策利好正接踵而至。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多地也正瞄准这一全新的万亿级蓝海市场,通过培育无人机、飞行汽车和通用航空装备等产业,奋力抢占低空经济高地。例如,深圳市明确提出将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合肥市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苏州市提出到2026年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芜湖市提出到2025年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记者从芜湖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专班采访获悉,2023年,芜湖全市低空经济产业产值已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6.58%。在2024年地方两会中,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低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对此,平丽浩告诉记者:“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开拓,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地应该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多地争创国家级示范区
低空经济缘何如此受到各地重视?平丽浩表示,主要还是由于低空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平丽浩看来,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份,“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发展低空经济也被誉为“不能输掉的一场比赛”。在此情形下,多地正纷纷出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抢占低空经济高地和市场风口。
作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地区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安徽省近年来正全力加码低空经济赛道。近日,安徽省发改委研究起草的《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600亿元;到2027年,产业规模力争达800亿元。
《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则提出,到2025年,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将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民营经济融航发展先行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苏州市、芜湖市等地提出了更加细化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国家级示范区。《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指出,力争到2026年,将苏州市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则提出,到2025年,芜湖市加快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低空经济缘何如此受到各地重视? 平丽浩表示,主要还是由于低空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低空交通、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领域需求日益增长,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低空经济也是各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纷纷响应国家政策进行布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瞄准头部企业“招大引强”
到2025年,芜湖市引入20家以上低空领域研发制造龙头企业,产业链企业基本健全。
在出台顶层规划、频频发声背后,不少地方已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推进低空智联网和无人机基地建设,构建全国航空机电系统样板区,不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南京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提供的信息显示,南京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先机。
据南京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推动低空产业发展,在企业培育、场景应用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相关资料显示,在制造、飞行、保障等低空经济关键环节,南京市均有布局。目前,南京全市已集聚超百家航空航天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八成,2023年,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作为安徽省发力低空经济的两大核心城市,合肥市和芜湖市也颇受市场关注。
2023年12月28日,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合肥市完成了全球商业首飞演示。
事实上,亿航智能只是合肥市发展低空经济的缩影。合肥市发改委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合肥市共集聚低空经济企业近100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芜湖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专班向记者提供的信息也显示,芜湖市已连续两年召开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截至目前,在低空经济领域,芜湖全市亿元以上重点在建项目15个,总投资1047亿元。
在低空经济赛道入局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多地在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之时,也纷纷瞄准头部企业“招大引强”。《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芜湖市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从研发制造、基础设施、运行生产到公益服务、飞行服务等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等头部企业对接力度,促进强链、补链、延链。到2025年,芜湖全引入20家以上低空领域研发制造龙头企业,产业链企业基本健全。
在江苏省无锡市,低空经济“招大引强”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3月11日,无锡市交通局、梁溪区、梁溪科技城与亿航智能正式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亿航智能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
一位eVTOL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低空领域研发制造企业的发展而言,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除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能为低空企业发展提供场景应用和资金等支持。例如,在eVTOL文旅应用场景拓展中,就离不开地方文旅局的协助。”
避免同质化竞争成关键
低空经济的战略性地位前所未有,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多地发力低空经济的情形下,应如何避免“一哄而上”和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各地应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有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低空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有的地区可以发展低空物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各地也可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平丽浩表示。
记者注意到,长三角地区已有不少地方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
今年1月24日,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揭牌仪式在上海市青浦区举行,现场发布了低空经济“1+4”产业赛道。“1”即一个产业园,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4”即四个低空经济细分赛道。
快递物流业发达的青浦区,正瞄准“低空+物流”应用场景。“通达兔”(中通、圆通、申通、韵达、极兔)快递企业总部扎堆,为青浦区飞行器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推动“低空经济+旅游”场景落地应用方面,3月20日,无锡滨湖低空旅游合作签约暨“空中赏樱”航线发布仪式举行。无锡市滨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立足于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以壮大产业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构建“低空+研发”“低空+制造”“低空+文旅”等新型商业生态,全力支持低空旅游项目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某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向记者坦言,尽管当地低空经济起步比较早,但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还是要以低空旅游开发为主。
“虽然本轮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低空经济的战略性地位前所未有,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华泰证券研报指出,目前还存在通航飞机制造业与海外差距较大、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通航飞行员人才稀少等诸多挑战。
“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和欧美等发达地区相比,我国在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制造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通用航空注册量和机场建设规模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通航文化和技术水平也亟待提升。”平丽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