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让晨石英婧上海报道
多次搅动中国汽车市场的“鲇鱼”特斯拉突然宣布全球万人大裁员,波及中国市场,业绩或将承压。
“没有什么比裁员更让我讨厌,但我必须这么做。”北京时间4月15日下午,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布内部信称,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并表示这是在对公司组织进行了彻底审查后作出的艰难决定。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共有约14.05万名员工,10%的裁员比例意味着将有超1万名员工失去在特斯拉的工作。
此次全球大裁员也波及中国市场。《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特斯拉中国包括销售、研发、测试等在内的多个岗位均在被裁员的范围内。“才入职两周就被裁了,在这两周内我还开了两单。”刚入职特斯拉销售岗位不久的刘岩(化名)对记者表示,被裁很突然,没有任何前兆。同样在试用期的林雨(化名)也接到了裁员通知,“我培训都还没完全结束就被裁了。”
对于上述特斯拉在中国的裁员情况,记者向特斯拉中国方面采访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不过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17日,马斯克在发送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承认了此次裁员的错误。“在重组特斯拉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遣散费被错误地压低了,我为这一错误道歉,正立即纠正。”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18日16时,特斯拉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跌破150美元关口,报收于149.93美元/股,创下15个月来新低,市值累计蒸发7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89.6亿元。
突然的大裁员此次特斯拉的全球裁员来得太突然。
“接到裁员通知的当天整个人都是蒙的,到现在也没完全清醒过来。”林雨对记者表示,自己半个月前进入特斯拉的一家门店,但还没结束培训就接到了裁员通知。“4月15日特斯拉发布了裁员的内部信,16日我就被约谈了10分钟关于裁员的事,签字只用了3分钟。”林雨告诉记者,特斯拉此次裁员“效率很高”。
林雨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受的被裁员工,刘岩也对记者表示,自己也在4月16日接到裁员通知,约谈的时间也差不多10分钟,“门店8个人,就裁了我一个,人很蒙。”在此之前,刘岩认为自己并不会被裁员。“虽然才入职两周,但是我已经拿下了两单业绩。”在刘岩看来,此次裁员并不是唯KPI论。
上海市一家特斯拉门店的销售顾问告诉记者,此次特斯拉销售部门的裁员基本上每家门店都有,不过具体到自己所在门店的裁员数目,该销售顾问表示无法提供,“公司不许我们往外透露门店的裁员数据。”
另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有门店将原有的16人团队裁到了10人,“深圳门店的裁员情况更为惨烈,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被裁掉了。”
事实上,除了销售部门裁员外,记者注意到,包括研发、测试等在内的多个岗位也存在裁员的情况。
不过,虽然特斯拉此次裁员迅速,多位受访的被裁员工均对记者表示,特斯拉给出的裁员补偿为N+3,而非法律规定的N+1补偿。
对于此次裁员的原因,马斯克在公开信中表示,多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工厂,随着这种快速增长,公司在某些领域内出现了角色和工作职能的重复。“在为公司下一阶段增长做好准备时,审视公司各方面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极其重要。”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对于特斯拉此次突然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是特斯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经营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裁员可以直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包括薪酬支出、福利待遇等固定开支,有助于缓解短期财务压力,提高运营利润率。”江瀚进一步告诉记者,通过精简组织架构,优化岗位设置,特斯拉可以消除冗余岗位,减少内部沟通成本,提升决策效率,使公司能够更快响应市场变化。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也告诉记者,特斯拉裁员是在业绩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中国市场新车频繁发布,尽管特斯拉利润很高,但目前在中国市场车型有限。”张翔表示,特斯拉裁员是为了降本增效。
下滑的业绩事实上,特斯拉此次裁员在其业绩中或早有预兆。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2月,特斯拉推迟了对一部分员工的绩效考核,随后关于特斯拉裁员的传言便开始出现,有海外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本次裁员人数可能高达20%,但彼时特斯拉发言人并未就此消息对媒体作出回应。
特斯拉在2023年的财务报告中也对这一观点有所印证。记者注意到,尽管在2023年特斯拉总营收增长18.8%,达到967.73亿美元,合并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8.73%,达到149.76亿美元。但特斯拉在202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回报率、毛利率等多个关键指标的增速,自2021年起就开始逐年放缓。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在2022年达到33.6%的高点后,在2023年降至27.95%,降幅超过15%。资产回报率同样也出现下降,2023年特斯拉的资产回报率达到15.88%,较上年同期下降8.84%。特斯拉在2023年的净利润率增速也放缓,达到15.5%,仅比2022年高出0.05个百分点。
这些情况在销量数据中也有所体现,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就出现了下滑。据了解,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的交付量达到38.68万辆,较上年同期下滑8.53%,环比下滑达到20.1%。这是特斯拉五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销量下滑。
另据乘联会数据,在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零售销量达到约13.24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3.6%,排名新能源厂商第三,落后于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市场份额约7.5%。
特斯拉或为提高毛利率和销量,进入2024年以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旗下产品价格。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4月,特斯拉已在欧洲、北美等多个地区市场提高旗下ModelY的售价。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也逆势提价。4月1日,特斯拉将ModelY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上调至26.3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上调至30.4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上调至36.89万元,涨价幅度均为5000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涨价同日,特斯拉中国官方还宣布原价1.2万元的星空灰车漆,即日起Model3和ModelY可以免费选配。
对于此次涨价原因,特斯拉的销售顾问对记者表示,是由于原材料涨价。
中国市场表现放缓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或将承压。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的付费意愿较低。“短期内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等功能的使用习惯及用户黏性尚未建立起来,但车企需要提前部署高昂的研发费用以及投入成本,如何在承压期间把握节奏成为重要话题。”
记者注意到,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特斯拉推进旗下FSD(Full-SelfDriving,特斯拉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就甚嚣尘上。特斯拉官网显示,增强版自动驾驶需花费3.2万元,而完全自动驾驶则需要支付6.4万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特斯拉的FSD进入中国市场,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张翔对记者表示,中国车企推出新车型的速度越来越快,更新车型的周期越来越短,相较之下,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就放缓了。“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特斯拉如果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营销工具,并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销量。”
“FSD作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能够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特斯拉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江瀚则告诉记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车企在自动驾驶、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对特斯拉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特斯拉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事实上,目前特斯拉仍在继续提升技术创新。马斯克在日前的内部信中就表示,目前特斯拉正在开发汽车、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内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员工的决心将对公司实现这一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马斯克也坦言:“这对于留在特斯拉的员工而言仍是艰巨的工作。”
这已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披露特斯拉对于创新的消息。日前,马斯克就在X平台宣布,今年8月,特斯拉将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产品。受该消息影响,特斯拉股价当日大涨5%。
除了原有的电动车业务外,储能业务或许会成为特斯拉新的业绩增长点。据相关媒体报道,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计划于2024年5月开工,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量产,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据相关规划,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
储能业务对特斯拉的业绩贡献也在2023年开始崭露头角。据特斯拉2023年财报,储能 业 务 的 装 机量达 到14.7GWh,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公司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的利润在2023年几乎涨了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