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财存续规模重回28万亿元 短久期产品受青睐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4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大幅回升,再度突破28万亿元大关,创下2023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短久期理财产品受投资者关注度上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在短久期理财产品新发数量环比减少的情况下,其新发产品规模增加435.37亿元。

    从配置策略来看,理财产品对短久期债券配置意愿持续增强。分析认为,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持续增配存款类资产,但近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受限后,其溢出的资金可由短债理财承接,预测短债理财规模将快速增加。

    不过,随着债市震荡加剧,业内人士提醒,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剧了债市波动,对短债收益率的影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选择期限与预期相符的产品,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以适应市场变化。

    新增规模上升

    4月理财产品“吸金”能力加速回升,存续规模重回28万亿元,创2023年以来的新高。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42万亿元,环比增加2.34万亿元。

    对于4月银行理财产品新增规模上升的原因,国信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一方面,银行存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尤其禁止手工补息后,部分高息揽存的“智能存款”被叫停,而理财产品收益基准在3%左右;另一方面,债券收益率尤其是短端下行明显,整个4月理财产品仍有丰厚资本利得。“在我们模拟组合中,纯债类产品月度收益达到0.52%。”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也认为,4月以来,理财产品规模增量超2万亿元,很大程度是因为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存款降息促使资金流向银行理财。“随着理财产品规模上升,债市情况良好,破净率也有所下降。虽然4月债市出现回调,产品净值出现一定下跌,但近来理财产品抗波动能力有所提升,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李霞如上表述。

    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4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存款利率下降,理财净值整体修复,加上权益市场波动,均提升了理财产品吸引力。“另外,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创新产品和营销,提升了投资者配置意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短久期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新发短久期理财规模增长明显。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一季度新发短久期理财产品的新增规模中,“每日开放”型新发产品规模66.76亿元,“1个月以内”型新发产品规模130.59亿元,“1~3个月”型新发产品规模339.43亿元,“3~6个月”型新发产品规模3497.06亿元。

    在周茂华看来,投资者整体偏爱短期限的理财产品,主要是能享受相对高一点收益,兼顾流动性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减少长期限净值波动潜在风险。

    不过,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振宇也指出,今年以来,短久期理财产品新发规模有所增大,反映出市场对于短久期理财产品的青睐度有所提高,但目前并未形成一定热度。

    在李振宇看来,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债市波动影响加剧,投资者对短久期理财产品的配置仍面临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李振宇表示,短久期理财产品的净值最容易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今年以来,银行多次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叠加银行业严查“手工补息”,对持有现金资产配置的短久期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形成压力。同时,6月期到20年期的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均持续下调,从而对以投资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构成收益挑战。从外部环境及政策因素来看,随着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增强,同时国内仍然存在降息空间和降息趋势,对短债收益率的影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此外,对于投资企业债或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工具的短久期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借款人违约风险。短久期理财产品通常流动性较好,但部分产品由于设定锁定期,对资金灵活性也形成了限制。

    偏好配置短债

    从持仓资产来看,李振宇透露,2024年一季度短久期存续理财产品与2023年四季度差异不大,仍然集中在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占比分别为87.81%、8.74%。

    而从配置策略来看,理财产品对短久期债券的配置力度在持续增强。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完成净值化改造之后的几年,尤其是2022年年底理财赎回潮之后,为控制回撤以及匹配产品期限,理财越来越偏好短债,包括存单和短信用债等。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由于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受到严格的规模和投资范围限制,其溢出的资金可由短债理财承接,2023年年末短债理财规模约3.25万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2%。

    国信证券方面预测,后续银行理财扩张仍有空间,产品结构上现金类和短债类产品仍为产品重心,尤其是当前短端资产收益安全边际较高,是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较好替代。

    在存款降息和债市转牛的催化下,短债理财规模仍有望快速扩张。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理财产品的期限主要由负债端资金偏好决定,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且流动性需求较高,因此理财产品期限一般较短。

    此前,随着净值化转型,存款一度成为银行理财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的配置优选项。2022年一季度赎回潮发生后,理财不断增配存款资产。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披露,2023年理财配置的存款与现金占比出现明显提升,从2022年年底的17.5%提升至26.7%。

    “今年以来,银行加大降低负债成本的力度,不仅在自律机制下继续降低存款利率,而且加大了清理不合规协议存款和手工补息存款的力度(以理财规模28.1万亿元计,假设维持2023年年底26.7%的比例投向存款和现金,则共有7.5万亿元,保守估计协议存款和手工补息存款占比三成,则规模约2.3万亿元),理财配置存款的收益率面临较大下降压力,预计未来理财配置存款的占比将出现一定回落。”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中信证券方面预计,配置存款的理财产品主要为现金理财和最短持有期产品,因此资金重配方向不会完全与之匹配,首选仍为其他合规的高息存款资产,在此之后的溢出资金可能会流入存单、公募基金和标债等。溢出资金配置标债预计仍以短期信用债为主,难以大幅拉长久期。长期来看,理财产品对短端的支撑力度更大。

    华泰证券也在最新研报中明确,理财对于“高息”存款、非标等资产可获得性下降,可能将不得不被动提高债券配置比例,尤其是短久期债券。理财的配置压力也会向货基和短债基金传导,短期带来配置需求,理财在短债的定价权进一步上升。

    据开源证券预测,2024年理财规模有望收复失地、重回30万亿元大关,其中短债理财有望增长至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约6500亿元。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通过委外渠道配置公募基金的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中信证券方面认为,在协议存款这类稳定资产受限、资管专户违规行为被监管更加关注的背景下,加大公募基金的配置力度是大势所趋。“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理财前十大持仓配置公募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债基金占比分别为33%和25%,两者或将更加受益于协议存款资金的溢出。此外,RE-ITs或将受到理财资金更多青睐,截至2023年四季度,理财前十大持仓投资REITs规模达到了3.39亿元,环比增长了47%,后续更多机构资金入场或将推动REITs市场更加繁荣。”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策略的转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配置策略也要进一步调整。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从投资的角度看,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一个难以全面兼顾的“不可能三角”。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接受较低的收益,同时做好流动性管理。

    董希淼还强调,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

    李振宇也表示,投资者应关注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测,选择期限与预期相符的产品;仔细评估产品的信用风险,优先考虑投资于政府债券或高质量企业债的理财产品,以降低违约风险;定期审视市场情况和产品表现,灵活调整投资组合,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以适应市场变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资管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银行·保险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智造
   第15版:地产·文旅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家居·建材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能源·化工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游戏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商业案例
金价回调 黄金投资再临“十字路口”
理财存续规模重回28万亿元 短久期产品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