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丹
在技术快速更迭、企业全球化发展、竞争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一本商业管理杂志应该以怎样的视角观察这个时代,如何更好地助力企业的发展?
《商学院》杂志的“答案”之一是用更多优质的企业案例,助力企业拓宽视野、学习提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6月12日—13日,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在本次论坛上,《商学院》宣布成立“韧性企业案例库”并举行了第一批企业入库仪式。
为何关注韧性企业?
伴随ChatGPT和Sora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AI、数字化及其带来的各种颠覆性创新技术正在重构各个产业,新进入者携新技术对传统企业形成的降维打击正不断加深、加重,这让固守既定发展轨迹的企业很难从短期策略上进行应对,企业的战略变革能力和进化能力变得日益重要。
同时,面对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对全球供应链形成的冲击与阻碍,企业不得不承受需求波动、成本上涨的压力。此外,消费者变化、合规要求提升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内外环境。
这使得今天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全球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在危中求变的敏捷转型能力,以及多元驱动下的业务切换能力。
这些“变化”让企业对可持续商业和长期价值的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也意味着韧性能力正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那么,何为韧性能力? 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企业如何锻造这种能力?有哪些典型企业的典型案例可供借鉴?
为此,《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通过深入观察并研究大量不同行业的企业,最后发现并提炼出了韧性企业通常具有的六大能力:进化力 (Evolution)、专注力(Focus)、创新力(Innova-tion)、复原力(Resiliency)、可持续力(Sustainability)和跃迁力(Transcendence)。将这些能力首字母组合起来,称之为“E-FIRST大模型”。
“E-FIRST大模型”不仅是对企业韧性的全面解读,更是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它要求企业不断进化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专注以聚焦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以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快速复原以从危机中汲取教训,追求可持续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并勇于跃迁以实现自我
超越和行业突破。
为何用案例的方式?
读过商学院的人都知道,商业案例的分享与讨论为商业发展带来多重价值。《商学院》杂志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商业案例发掘、分享与学习。因为“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商学院”是《商学院》杂志的初心,更是行动的目标:《商学院》杂志希望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社群、走进活动、闭门会等方式,与读者、企业、专家共同分享学习优秀企业案例,通过案例的分享和学习,可以将商业的问题转化为实际案例,并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案例,管理者可以了解其他企业是如何应对类似问题的,从而为自己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商学院》杂志编辑部认为,案例对于拓宽视野、锻炼思维、提升决策能力和战略前瞻都将带来益处,从而使企业更从容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媒体的商业案例不同于商学院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通常是老师们花费几年、甚至数十年研究成果的呈现。但也因为其时间跨越度较大,时效和新鲜度与媒体相比有差异。《商学院》杂志希望在这方面发挥媒体的敏锐度和差异化的优势,去做一些商业案例的研究,双方可以形成互补,相互赋能。
案例库的价值
那么,成立这样一个案例库有怎样的价值?
首先,《商学院》杂志致力于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商业案例库可以为商学院的校友、商业专业人士以及企业内训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商学院》杂志正在与国内外商学院构建一个“全球商学院开放空间”,这个案例库能够与各大商学院形成深度连通的机制,既利于国际间的交流,还能共同赋能我们新一代商业精英的培养,为更多创新企业带来借鉴价值。
其次,案例库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传承。商业案例库汇集了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些案例都是宝贵的商业知识。通过建立案例库,可以将这些知识保存下来,供更多人学习参考。
再次,案例库可以促进行业研究与创新。案例库将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他们深入研究商业现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商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以韧性企业案例库为开端,《商学院》杂志将加大对“可持续商业”的关注。通过案例库的建立和不断丰富,《商学院》杂志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参考资源,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找到适应和引领变革的路径。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整个商业文明进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