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快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奶价格走低 乳企降本增效稳固市场

    东兴证券的研报称,原奶过剩局面将在今年逐步缓解。

    视觉中国/图

    本报记者 孙吉正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乳制品行业加速分化,上游乳企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去库存的压力。“自去年以来,我国奶业正面临2008年以来较大的挑战,包括乳品消费市场疲弱、原料奶供应过剩等。”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说,且从目前来看,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根据奶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我国生鲜乳的价格长期处在3元左右每公斤。过低的价格导致了生产和销售出现倒挂。为此,相关部门以及协会、行业人士呼吁各个企业、牧场减少奶牛存栏量,以恢复市场正常的供求体系。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而在去产能方面,有专家建议奶业可以向生猪行业学习。

    原奶价格首次出现倒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生鲜乳产量4197万吨,比上年增长6.7%。

    自2023年伊始,原奶价格开始出现回落。今年以来,原奶价格长期维持在3元左右每公斤。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在8月第三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21元每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下跌14.6%。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生鲜乳产量4197万吨,比上年增长6.7%,乳制品消费低水平恢复,生鲜乳产量仍阶段性过剩,乳制品加工企业面临生鲜乳过剩和去库存压力,预计生鲜乳收购价格低位运行。

    在今年乳协会议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透露,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到今年5月份,国家奶牛体系监测到奶价下跌到3.34元每公斤,公斤奶利润首次为负,行业亏损面扩大到超过80%。”

    一名奶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去年很多牧场开始将奶牛当作肉牛出售贩卖,以减少亏损额度,但是在今年肉牛价格也开始降低,现在一些中小牧场都在想办法处理奶牛。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上半年的乳业财报中可以看出,以上游产业为主的企业受行业影响较大。其中,中国圣牧在半年财报中指出,报告期间原料奶售价呈持续下降趋势,同时,肉牛需求比预期弱且销售价格下降。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产量跟踪监测,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所涉及的养殖场场户数量环比减少0.9%,同比减少25.3%;涉及奶牛存栏环比增加1.5%,同比增加6.2%。生鲜乳收购站涉及养殖场户户均存栏环比增加2.4%,同比增加42.1%。

    另外,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受消费者需求调整和疫情的影响,液态奶销售额近年来出现了下滑趋势,具体表现为:疫情期间2020年—2022年家内液态奶的平均增速为0.7%,但2023年的增速下降至-1.5%,显示出消费者对于液态奶的需求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去年就将过剩的生鲜乳进行喷粉储藏,很多企业储存的大包粉已经达到上限,几乎无法再继续维持原有的上游产业规模。”行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造成目前原奶价格走低的因素,宋亮告诉记者,除了消费增长乏力之外,前几年,上游产业发展过快也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牛奶产品的零售价一直在高位徘徊,2023年平均零售价格每公斤12.52元。作为对比,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液态奶零售价格每公斤仅在6—7元之间徘徊,我国奶价比发达国家高出了一倍多。

    “之前的几年,液奶市场主要靠低温奶和高端酸奶拉动整体的增长,但从2023年来看,低温奶和高端酸奶增长开始出现回落,其中高端酸奶的回落尤为明显。”宋亮告诉记者。

    宋亮进一步表示:“在此之前,高端产品是属于伊利、蒙牛、光明的位置,但现在来看,几乎所有的酸奶产品均向高端看齐,这一方面是早些年间市场消费升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的结果。”但是全体高端化的结果是品牌之间将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过度竞争的结果是整体供需关系发生了倒挂,最终导致了上游产业过剩。如此一来,加重了很多企业的负担,而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只能降低产品价格,以求减少上下游压力,但问题在于目前并不是竞争市场的价格战,压低价格只能使得上下游的资金经营压力进一步扩大。

    稳定市场信心是关键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多种政策促进乳制品消费。

    “目前,能够解决困境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减少总体奶牛的数量。”宋亮说,国内奶牛存栏量最高峰数字曾达到了650万头,目前这个数字正在下降,预计到今年10月份,会有最新的统计数字。

    按照宋亮的估算,国内奶牛存栏量按照现有数字降低10%—15%才能缓解目前原奶价格走低的问题。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多种政策促进乳制品消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二季度,包括河北、内蒙古的农业农村厅以及相关部门都针对生鲜乳价格召开会议,提出了在乳品市场消费不振、奶源市场供大于求态势仍在持续的前提下,需要降本增效的提议和政策。

    李胜利曾分享了一组调研数据称,2023年过剩生鲜乳量超过200万吨。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每天减少8000吨奶才能大幅缓解产能过剩,2024年上半年估计全国去产能每天压缩了近4500吨原奶。

    “国内的产奶大省包括了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的有关部门也在进行减少奶牛存栏量的工作,但由于每个地区各自情况不同,具体减少多少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宋亮说,只有按照规划的减少奶牛,才能保证行业整体供应的平衡,减少得过度或者产能依旧过剩,都会对行业的供应关系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而结束此轮震荡的关键在于各地对奶牛存栏量减少的落实速度。

    就下游市场来看,中国食品企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除了常规降价促销手段以外,乳企还需要将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例如加强便利店、社区店、地铁店等距离消费者较近的终端进行布局;从中长期来看,丰富乳制产品的多样性,开拓更多乳品消费场景是消化奶源的重要措施。

    记者通过走访市场了解到,目前除了伊利、蒙牛尚能维持终端的价格,其他的液奶基本在降价,清理库存。但宋亮指出,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能指望下游消费帮助企业,而是需要降本增效,减少上游的生产压力。

    东兴证券的研报称,原奶过剩局面将在今年逐步缓解,明年乳制品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是否能回暖主要取决于需求侧改善程度。在需求不足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产品力强,具备更大渠道拓展空间的乳企更能够穿越周期,待需求恢复后弹性更大。

    “乳业作为畜牧业中的一环,需要考虑畜牧业所存在的产业周期,适当地调整生产链,才能避免周而复始地陷入振动周期。”王丁棉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资管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家居
   第16版:家居·建材
   第17版:智造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能源·化工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游戏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商业案例
原奶价格走低 乳企降本增效稳固市场
“花加”破产清算 鲜花电商加速创新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