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茂利北京报道
“魏牌不仅关注技术的落地,更重视用户的接受程度与实际反馈,以此确保每一步走得稳健扎实。”
当被问及长城汽车的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领航驾驶)为何来得这么迟,首批为何只开通四个城市(保定、重庆、深圳和成都)时,长城汽车副总裁刘艳钊给出答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关注到,自去年开始,多个自主品牌便开始向城市NOA发起冲锋,从车企“开城”(在城市内推送辅助驾驶功能)时间来看,目前,长城落后于小鹏、华为问界、理想等车企。
所谓的城市NOA,即面向城市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车辆可以实现在城市道路自主行驶,完成跟车、变道、超车、转弯、过红绿灯等动作,最终到达目的地。城市NOA被视为L2级辅助驾驶的最后一役,是从L2跨越到L3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新款魏牌蓝山上市之际,记者就全新魏牌蓝山是一款怎样的车、智驾水平如何、能否助力魏牌完成突围等问题对刘艳钊、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CTO)王远力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中,吴会肖特别提到,“长城汽车对外说得少,但投入多,一投就是整个产业链。蓝山智驾版本来计划今年上半年上市,但由于内部产能问题、芯片问题,上市时间推迟了。”
不会放弃魏牌
“上市24小时大定8571辆。”8月21日,长城汽车首款NOA智能六座旗舰SUV——全新蓝山上市,新车分智驾Max版、智驾Ultra版两个版本,官方售价分别为29.98万元与32.68万元。
时隔6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再次亮相自家新车发布会,为全新蓝山上市站台,可见其对魏牌的重视。
成立于2017年,以董事长姓氏命名,凭借着高颜值、高科技、安全配置,魏牌一诞生便收获了一大波流量和销量。数据显示,2017年,魏牌上市9个月销量超10万辆,2018年魏牌销量达14万辆。从销量来看,可谓是“上市即是巅峰”。
不过,2018年以后,魏牌销量开始下滑。2019年魏牌销量刚过10万辆,2022年、2023年,魏牌销量均未能突破5万辆。目前,魏牌未能走出低谷。
陷入销量困境,长城汽车会不会放弃魏牌? 蓝山智驾版发布会上,魏建军没有回避,“9个月卖了10万辆,我们很高兴,以为会这样一直好下去,但市场远比想象的复杂。这几年,我们确实面临不少的困难,销量下滑,定位摇摆,赶上极其内卷的(市场),又赶上‘缺芯少电’。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我们确实走了一些弯路。”
“我在这里明确地告诉大家,长城是一家因为热爱而生的企业,我们对造车有着最纯粹的热爱,更不会忘记造车的初心。因为热爱,魏牌在不断地突破自我,挑战极限,魏牌一定会一直做下去,做到越来越好。”魏建军表示。
使出杀手锏——智能化
全新蓝山智驾版上市,是否能够助力魏牌突围,如何突围?长城汽车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化”。
为什么会是智能化? 业内人士多认为,长城汽车是在补短板。2023年4月,长城魏牌重金打造的插混中大型SUV蓝山上市,即便其动力系统和整车性能在所属赛道中很强,但相对竞品问界M7、理想L8,魏牌蓝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水平却不出众,蓝山“智驾”的标签在消费者心中并不强。
当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成为消费者选购车辆的核心要素,长城汽车必须补短板。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购买了智能网联汽车。
艾瑞咨询另一组数据显示,众多智能网联汽车品牌中,比亚迪(36.04%)、小鹏(31.75%)、特斯拉(31.75%)、蔚来(31.63%)以及理想(28.97%)是消费者认知度TOP5。
长城汽车的智能化进阶到什么水平? 刘艳钊用“扫地僧”来形容,“长城的智能驾驶(团队)从2011年就开始搭建,长城就是智能驾驶里面的‘扫地僧’。”
蓝山智驾版是长城“智能化”新作。据悉,该款搭载了长城汽车第三代高阶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Ultra,基于Orin-X的高算力平台,全车搭载了“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27个智慧传感器。
据长城汽车方面介绍,改款车型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实现了感知决策一体化的链路整合,经过深度学习技术,可应对的路况复杂度大幅提升。同时,长城汽车打造了超算中心——九州,总算力规模达1.64EFLOPS,为模型训练提供坚实的算力底座。在扎实的硬件配置与智驾技术支撑下,全新蓝山真正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场景NOA。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21年年初,魏牌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座舱系统(主要是算力),我们找了大的供应商,开发了整套系统,但是智能化的每一个阶段要是打通不了的话,就是一个灾难。”魏建军介绍,“(产品)上市之后黑屏、卡顿、速度慢……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体验非常差。我们变成了先驱,确实没做好,我们没有解释,我们快速地转变。无知者无畏,我们的团队(专注)搞车机攻关战。”
长城NOA开放城市有怎样的规划? 吴会肖介绍:“其实是可以全国开城的,技术是支持的,但是我们目前的开城节奏是保定、重庆、深圳和成都四个城市。除了首批开通的四个城市,NOA在全国的高速路和快速路都是可以开的,城区里面ICC(智慧巡航)也已经开了。”
“用户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担心节奏太快,售后的体系撑不住。”吴会肖解释“为什么首批只开通四个城市”。她认为,智能驾驶要被广大用户接受,不仅主机厂要在产品上努力,营销、售后等环节也要努力,需要对用户开启城市NOA功能进行培训。
记者关注到,蓝山智驾版城市NOA设置了新手任务,首次使用时,需要先在APP上完成订阅,通过新手教程、新手任务及新手考试后,方可使用。
10年的准备
“长城的智能化投入已超10年,拥有10多个研发基地和近6000人的研发团队,拥有600多名技术专家”“全车自研”“全栈可控”“我们的智能驾驶水平在国内肯定是最好的”。这是本次蓝山智驾版上市重点对外传播的信息。
已有10年的准备,相比华为、“理小蔚”等造车新势力,长城汽车的智能化为何来得这么迟?
“长城想干这件事(智能驾驶),一定会把它研究透,找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发布),为什么现在才出来? 是因为我们觉得它的成熟度到了。”刘艳钊坦言,长城汽车的每一个技术产品都是经过充分研究,直到成熟后才推向市场的,绝不盲目追逐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6月30日,魏建军亲自驾驶魏牌蓝山智驾版在“山城”重庆直播测试长城全场景NOA智能驾驶系统。测试行程全长约35公里,从商业区到复杂的立交桥,做到全程无接管,智驾系统零失误。
“在重庆直播的时候,其实挺紧张的,刚开始没怎么说话,觉得‘比较危险’,甚至碰到有难点的地方背上出汗,但是后来车的表现很好。”魏建军分享。
“今天这个(智能化)成绩是厚积薄发(的结果),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其实下面还有99%的体量没有展示出来。一个车承载不了那么多东西。”刘艳钊表示。据了解,为了智能化战略专项落地,长城汽车仅2023年的投入就超过了110亿元。
“大家关注我们从4月15日到今天每一个城市(的NOA测试)表现,就会发现我们进步的速度超过所有车企。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是因为我们有重大的突破。”吴会肖认为,数据、算力很重要,但好的算法模型也很重要,当算法发展到非常好的阶段,成长性是不可估量的。
王远力表示:“长城的成长性为什么好? 应该归功于长城有一个非常开放的人才生态。智能化靠什么,基础是人才,这是成长性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目前,长城汽车研发队伍超过2.4万人,智能化领域公开专利达1131件。
“我手头有5000多人,这5000多人不是都做智驾,有做智驾的,有做智舱的,也有做算法架构的,还包括原来做传统线束的。”吴会肖称,“智驾的团队大概1200人,我们和外部的一些算法公司有合作,但整体上的算力架构是长城在主导。”